• 71阅读
  • 0回复

收入分配认识的不断深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8
第9版(理论)
专栏:专家议专题

  收入分配认识的不断深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赵人伟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影响生产的效率,而且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协调与稳定。所以,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人们通常把收入分配关系分为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两个方面。不过,一般来说,人们在谈到收入分配问题时,主要是指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那么,在进行收入分配时需要处理好哪些基本关系呢?我认为,主要应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先富和共富、效率和公平等关系。这里仅谈一谈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从而把其当作进行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下,逐步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除了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以外,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就会出现凭债权取得利息;随着股份经济的产生,就会出现股份分红;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含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业雇用一定数量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以上这些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就应当允许。”可见,十三大报告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实,并肯定了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法性,只不过当时还把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作为“补充”。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1997年十五大报告对此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国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可见,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五大报告继续肯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指出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是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并明确肯定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必要性和合法性。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认为,十六大报告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有以下几点进展:第一,明确地把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而且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加以肯定下来;第二,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坚持”发展到“完善”,说明这一制度无疑已经确立,但还需要完善;第三,提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强调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稀缺或有限资源的使用不应该是免费的,不然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只有当劳动获得报酬、投资取得利润、土地和房屋出租取得租金、股份分得红利、债券取得债息、存款取得利息,乃至企业家获得风险报酬等情况下,才能促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和节约的使用,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的局面,促进经济的高效率发展。收入分配不仅仅是把产品和劳务消极地在人们之间进行分配,而且通过这种分配可以积极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强调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并不会影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劳动不仅是同资本、技术、管理等相并立的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有的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在现代经济学中,人们甚至把知识和技术型的劳动称为“人力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视为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延伸和提高。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收入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何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收入所占的份额只会比其他国家更高。因此,即使强调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也不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收入分配问题,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一认识是怎样得来的?有什么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是什么?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贡献是指什么?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贡献?今天刊登的这组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