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从收视率到创新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8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从收视率到创新力
王强
  媒体从业人员经常谈到一个词:注意力经济,也就是说,我们的媒体要占领市场,必须充分研究如何使媒体内容吸引受众的关注。
  我国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与近些年来各级电视制作和播出机构注重收视率、注重节目的观赏性是分不开的。对于收视率的重视,使我们的荧屏更加丰富多彩,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如果片面、过分地强调收视率,就会导致媚俗甚至低俗、恶俗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收视率的制约,电视比精神文化生产的其它领域经受着更大的商业压力。一个通俗的、流行的或者耸人听闻的事件报道和娱乐节目,常常比一个具有思想性、也有很高艺术性的节目有着更高的收视率。我们看到这样一种不利于电视事业发展的趋势:深度的访谈,让位于纯粹的娱乐;专家的讨论,让位于无聊的脱口秀。在很多电视机构里,收视率的高低掩盖了节目质量的高低,有的电视台对电视栏目实行末位淘汰的标准就只有收视率。
  对于电视而言,没有收视率,当然就缺乏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但在重视收视率的同时,更要重视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重视电视文艺作品的质量。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电视作品,一定是有创新力的作品,也一定是有较高收视率的作品。
  近几年来,一些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如《长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都是优秀的原创性作品。一些优秀电视栏目,如《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之子》等,收视率一直较高,就在于这些栏目在报道老百姓身边事、批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等方面都不断地有创新之举。
  收视率不是评价电视节目的唯一标准。近年来,不少电视台从国外克隆来一些益智娱乐类节目,更有甚者,引进某些代表西方价值观、道德观的娱乐节目。这些节目盲目抄袭、模仿国外的制作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个别节目内容与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文化相背离,从而引起广大电视观众的反感。近期一项抽样调查表明,40.6%的观众认为“部分娱乐类节目有庸俗化倾向,要提高文化品位”,38%的观众认为“节目形式互相抄袭,雷同”。
  创新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电视艺术要提高收视率,更要有创新精神,这是电视从业者应有的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