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多做事 莫“作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3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多做事 莫“作秀”
王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干部的神圣职责。是不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如何实现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是致力于扎扎实实地做事,还是热衷于虚张声势地“作秀”,就是一个检验。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然致力于做事而不是“作秀”。
  做事与“作秀”,两者动机、手段不同,结果更是大不相同。致力于做事者,其出发点不是着眼于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私利,而是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谋利益;其目的不是着眼于上面注意不注意,而是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民着想,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谋利。“作秀”则不然。乍一看,“作秀”者忙得不亦乐乎,建“工程”,塑“形象”,树“政绩”,似乎做了不少“事”。其实,这只是表象,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人家看,特别是引起上面的注意,以期对自己由注意变为重视、重用。套用一句古语,这叫“‘秀翁’之意不在‘秀’”,而在沽名钓誉、加官晋爵也。
  从手段上看,做事者既然着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就必然采取有利于其“知民”、“为民”的办法。比如,注重调查研究,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体察社情民意,了解群众所想;讲究做事艺术,抓住主要矛盾,搞好落实,务求实效。一句话,对于做事者来说,其办法讲求有的放矢,适民所需;其手段突出一个“诚”字,贵在一个“实”字。而“作秀”者往往爱揣测上级领导的心理,投其所好。于是,有的喜欢把“示范园区”、“标志工程”集中“秀”到路边,以求“眼球效应”;有的不顾经济承受能力,举债筹资甚至挪用专款,竞相建设“大广场”、“大高楼”,以示“不同凡响”;有的把“口号秀”、“数字秀”、“报告秀”做得轰轰烈烈,以博虚名,骗取荣誉;有的把措施订得头头是道,可就是“措”而不“施”,以表姿态,糊弄群众。简言之,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是“作秀”者惯用的手法。
  如果仅从动机和手段上判断,有时还往往难以把做事和“作秀”区别开来,问题在于二者的结果截然不同。将“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落实到做事上,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会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党就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无穷的力量。同时,做事者也可以在做事中提高本领,提升境界。而“作秀”的结果就与此大相径庭了。“作秀”者自我标榜的大手笔,大都是劳民伤财的“大败笔”,其结果必然是坑苦了百姓,搞坏了作风,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群众所言:“作秀”贴了干部脸上的金,失了民众的心。“作秀”,其实也害自己。“作秀”者“秀功”再好,也不过是花拳绣腿,好看不好用,为人所不齿。而且,“作秀”做得多了,习以为常,其做事的本领就会渐渐退化,就将最终失去群众的拥护甚至丢掉“乌纱帽”。因为虚应故事、哗众取宠,只能得计于一时,而不可能畅行于长久。从这个角度看,“作秀”看似聪明,实则愚蠢。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训练士兵武艺时,讲求实用,反对“花法”。所谓“花法”,就是“耍花枪”,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搞“花架子”和“作秀”。他认为使枪的手法、步法、身法是练武的基本功,必须学好,来不得半点虚假。“花法”只图好看,不堪实用,万不可学。清代学者唐甄也说:“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这里所说的“行”,就是落实;“实”,就是实干,即踏踏实实做事;而所谓“文”,乃是指文饰、虚矫,即“作秀”。“为政贵在行”,为人民服务也贵在行,贵在实。戚公练兵尚且讲究实用,反对“花法”,我们共产党人就更应该力求多做事,不“作秀”,以不负人民群众的厚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