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老那“三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3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老那“三绝”
王风光
那庆宽,黑龙江依安县委原书记,曾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不少依安人提到老那,仍会说:“老那,好书记啊!”
  念好“养鹅经”
  依安的土地,非旱即涝,外加盐碱。当初黑龙江省有5个贫困县时,它就是其中一个。
  1992年,那庆宽任主管农业的副书记。玉米是依安的当家作物,过去亩产不足200公斤。那庆宽把科技请到了地里。终于,一种新的玉米栽培模式——大双覆,诞生在依安。按新法栽培,即使在灾年,也能长出一流庄稼。亩产最高达到1200公斤。仅此一项,一年便可增收几亿斤粮食。
  吃饭问题解决了,又一个课题摆到了1996年任县委书记的那庆宽面前:农民的口袋还瘪着。那庆宽筛选出了养鹅的致富之路。
  依安有50万亩草原,境内有多条河流,多座水库,本小利大、风险也小的养鹅业是个捷径。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养鹅已达400万只,依安成为全国养鹅最多的县。大鹅还“驮”来了工厂,全县一年加工大鹅已达120万只,产值6000多万元。
  唱好“豆角戏”
  依安地处北纬48度,这里产的豆角,皮薄,肉厚,味美。换个纬度种,就没了这种美味。发现这一差异的是那庆宽。他要给全县百姓再开出一条致富门路。
  于是,在1998年夏季,在北京的一座农贸市场里,传出了那庆宽的吆喝声:“依安油豆角啦!”“依安紫花油豆角!”北京的市场大门,慢慢被“吆喝”开了。后来,油豆角又被吆喝成品牌,销往大江南北,每天有200多辆车往外地贩运。一亩油豆角能顶10多亩玉米。全县种了6万亩,收入2亿元,在农业总收入中占20%,但所用土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如今,依安加工的豆角丝,在海南1公斤卖到60元。
  打好“铁算盘”
  那庆宽有把旧算盘,他常带在身边,每干一件事,都要拨拉拨拉。
  1996年,依安工业开工率不足30%。农业县的工业咋办?
  那庆宽反复估算,提出了一个方案:把乡下闲置资金“搬”到城里,启动城里的闲置资产,城乡联手办工业。3700万元农村资本使大约20家“冬眠”的工厂苏醒了,启动工业资产近亿元,工厂开工率上升到90%,7000多名下岗工人再次有了“饭碗”。
  那庆宽又提出:农业借工业的光,工业帮农业的忙。启动后的工业,分成两大拨:一是“吃”农的企业,如糖厂、亚麻厂、乳品厂等,一年“吃”掉的农产品占全县的36%。二是让农“吃”的企业,如深水井管厂、喷灌设备厂、农膜厂等,产品都是农村急需的。农业与工业,如同两个轮子,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
  日前,老那被选为齐齐哈尔市人大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