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最后的“淘粪工”(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8
第16版(摄影)
专栏:三峡故事

最后的“淘粪工”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将开始蓄水,水位由目前的65米上升至135米,上千座城镇将永沉水底,百万人口迁移。
  在重庆市巫山县,临江的楼房正在大面积被拆除,一个临时组建起来的小集体,名曰:卫生清理队,正在废墟中舀着粪坑中的污物。这是由当地的“棒棒军”经巫山县卫生防疫站培训后上岗,专门清理搬迁后的楼寓内的厕所和粪坑,防止三峡大坝蓄水后库区水污染。
  夜深了,在微弱的烛光下,清理队员还在县招待所大院拼命地干着。这里的粪坑是全县最大的,也是最大的污染源。清理工作很艰难,揭开闷了十几年的粪坑盖子,一股奇臭扑向围着粪坑的队员,有人被熏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为防止再次污染,清理出的污物要运到22公里外的山上晒干,然后用汽车拉走。清理队员为了抢时间,没有休息日,干到晚上12点是经常的事,一天的工钱30元。全县大约有400多个粪坑,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清理工作,完成后这个集体也就解散了。
  左图:闷了几十年的窨井在漫水前被清理干净。
上图:点着蜡烛连夜干。
下图:在一个机关大院内,留下了一张难得的集体照。梁臻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