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农村需要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农村需要文化
宋志坚
人是需要文化滋养的,因为文化可以对人的修养、气质、眼界、能力、思想等各个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有没有文化是大不一样的。这一情况同样适合于农村和农民。
已经富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物质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的需求便凸现出来。没有健康的文化去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赌博斗殴、求神拜佛等等,往往就是在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下出现的。尚未富起来的农民更需要文化。
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消费,也是一种精神投入。贫困与愚昧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知书达礼”,历来就是中国农民的一种精神向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更需要文化。有了文化才能使人视野开阔,信息灵通,掌握方法,抓住机遇。只靠一把锄头二亩地,肯定赶不上趟儿。
农民需要文化,不管是已经富起来的,还是尚未富起来的;农村需要文化,不管是富裕地区,还是老少边穷地区。许多农村正在向城镇化方向发展,这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城乡差别,不仅在于有多少新村,有多少别墅,有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做到“六个更加”,其中就有“文化更加繁荣”这一条,对于文化相对不够发达的农村来说,这个“更加”尤其重要。
包括“三下乡”活动在内的各种文化扶贫活动对于满足农村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扶贫须扶志,“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有意义。要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既需要上面送文化下乡,更需要培育本地的文化队伍。这些年来出现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中心户”,体现了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如果能把文化扶贫工作与这种农民自发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或许更有益于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文化也需要农村。不能把文化下乡看作是城里人或文化人对于农民的恩惠。不少文化产业或事业单位,如今苦于自己的文化产品没有销路而感到生存的危机,农村有广阔的文化市场,文化下乡应该大有作为。某些剧种,本来就来自农村,为农民所喜闻乐见,如今面对城市观众日益稀少的窘境依然苦苦撑持,是否可以换个思路,开拓一下农村市场?不少作品,包括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不能为读者或观众喜闻乐见,原因就在于缺乏生活气息,不能贴近读者,尤其不能贴近农民。农村有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文化人下乡,也能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使自己的作品变得鲜活而富于大地的气息。希望更多的文化人能够了解这个情况,明白这个道理,积极行动起来,把文化送到农村、送给农民,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