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俄罗斯粮食出口大幅增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9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罗斯粮食出口大幅增加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吕岩松
  据俄罗斯国家海关委员会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去年前11个月,俄粮食出口达到创纪录的876万吨,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5.45倍。与此同时,俄罗斯粮食出口创汇同比增长了4.5倍,达到6.62亿美元。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俄罗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国内粮食供应始终依赖进口。近两年来,俄罗斯农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逐渐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其实,这种角色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原苏联的经济部门几乎百分之百或是公有制,或是集体所有制,在农村也不例外。当时农业经营单位是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到了上个世纪中后期,农业问题越来越突出,集约化粗放经营的各种弊端越来越突出。因为劳动力不足,庄稼烂在地里收不上来等怪事比比皆是。为了弥补粮食供应不足的难题,政府以优惠政策向城市居民提供土地,城里人到乡下“别墅”的主要任务就是种土豆等蔬菜。
  1992年,俄罗斯实行市场变革。在经济自由化进程中,俄政府实施激进的“休克疗法”,强令解散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推行西方式的私人农场经营模式。然而,俄罗斯农民主观上不具备西方家庭农场主那样的市场意识和独立经营能力,客观上也没有必要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在整个经济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国家更不可能向农业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这一切给俄罗斯农业造成毁灭性打击。1998年,俄罗斯近90%的农业企业亏损,当年粮食产量下跌至二战前的水平,不足5000万吨。
  在市场变革中,俄罗斯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农业中的国有成分不足10%,62%的农用土地为私人所有,而私人农场总数2000年底就已达到26万个,其中大型农业企业有300多家,近百个集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格外引人注目。随着俄罗斯总体经济形势趋好,并以1998年金融危机后进口食品减少为契机,这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率先走出了危机。1999年,俄罗斯农业产值上升了4%,2000年粮食产量增产5%,达到6400万吨。2001年播种面积增长了10%,这是10年来的首次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良好的自然条件,粮食产量达到8520万吨。这不仅满足了7000万吨的国内需求,而且有余粮向国外出口。2002年俄粮食产量达到8600万吨。
  除了粮食产量提高这个根本原因外,俄罗斯粮食出口大幅增长还得益于以下两个因素:第一,在过去一年中俄粮食出口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转运能力加强。第二,铁路运粮的费用下调,部分粮食直接从产粮区运抵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港口。目前,俄罗斯在欧洲的主要粮食市场是意大利和希腊。与此同时,俄还向瑞士、瑞典、法国、比利时、荷兰、克罗地亚、阿富汗、尼日利亚和巴西等国出口粮食。据俄罗斯有关专家预测,2003年俄粮食出口有望达到1200万吨。
  (本报莫斯科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