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有限的土地已越来越承载不了那么多劳动力,大批农村青年纷纷奔向寻梦的地方,他们期望有劳动的机会和足以养活自己的收入——堂弟的心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7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有限的土地已越来越承载不了那么多劳动力,大批农村青年纷纷奔向寻梦的地方,他们期望有劳动的机会和足以养活自己的收入——
堂弟的心愿
本报记者 杜海涛
回到老家,已是春节前的最后一天。刚刚坐定,还没来得及和父母说话,堂弟就出现了。
  堂弟是专门请假来见我的。他在城里一家国有大公司所属的美食城做保卫,春节是餐饮消费旺季,不能休假,见过我,就得赶回城里。
  堂弟今年22岁,初中毕业后,在城里念了农民职业中专。毕业后,先是在一家个体工具厂工作,厂里粉尘很大,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却无人干预。后来,一家国有大公司招保卫人员,堂弟去报考,一下子就考中了。由于是中专学历,被安排在公司机关,每个月可以拿到400元钱。
  前不久,堂弟听说在这家公司所属的美食城工作,每个月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还管吃,就托关系来到这家美食城。没想到美食城要求先实习半年。其间,尽管包食宿,可每天只发4元生活费,和在公司机关比,差得太多。
  “你当记者路子广,能不能去找我们公司领导说一下,把我的实习期减短一些。”堂弟说。他最疑惑的是,同样是保卫,为什么在公司机关没有实习期,在美食城就有?何况美食城是这家大公司的子公司,自己已干了一年多的保卫,并不缺少经验,为什么还得实习?他说,家里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个工作环境说得过去、收入有保障、有节假日的工作。
  说完话,堂弟就匆匆地走了,去赶进城的汽车。他说,走晚了,就没有车了。
  我老家在山东省莒南县的一个小镇。亲戚、朋友、同学听说我回来了,都纷纷从乡下跑来看我。他们说,这些年,镇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马路宽了,新房多了,私人轿车也不稀罕了,可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生活并不轻松。庄稼地里的活儿都交给妇女、老人了,能离开家的都出去打工了,然而打工却谈何容易。姨家的表哥在新疆修铁路,一年到头回不了家,过年只带回4000元。许飞是儿时的伙伴,他先是帮着别人跑运输,又在河北某市办了磨料磨具代销点,去年差不多挣了2万元,但只是账面上的,赚到的钱都在外面赊着,春节前四处要账,只要回不到2000元。他说,春节后不打算去河北了,但待在家里又能干啥?家里陈年的稻谷有100多麻袋,吃穿无忧了,可手里没钱。每斤稻谷不足5角钱,种粮食不赚钱。他们都知道我当记者,信息多,问我能否介绍一些工作环境好、挣钱多的工作。言谈中对我充满了无限期待。
  离家前,表哥给我打来电话,说如果我无法介绍一些好一点的工作,他就报名再去新疆了。我说,去吧,工作时注意安全,有困难和我联系。这算是对他的宽慰。
  回到北京,我仍念念不忘家乡的亲人。如今,有限的土地已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像堂弟一样,他们渴望获得改变现状的机会。愿他们的热望早日成为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