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开怀接纳非洲犹太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20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以色列开怀接纳非洲犹太人
本报记者 黄培昭
  16日,以色列看守内阁批准了内政部长伊沙伊有关紧急接纳两万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的计划,并决定成立一个由移民、教育、卫生和金融等部门高级官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具体负责接收安置事宜。
  伊沙伊这一雄心勃勃的移民计划已酝酿多时,并于以色列大选期间正式提交内阁,但遭到多名内阁成员反对而被迫搁浅。此次伊沙伊在内阁会议上强调,接收行动“刻不容缓”,因为生活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黑人犹太人寄人篱下,缺医少药,很多人甚至居住在泥泞地上的帐篷中,处境堪忧,政府应立即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建议得到了住房和移民等多名部长的支持,并由沙龙总理最后首肯通过。
  以色列是一个犹太移民国家。1948年建国时的《独立宣言》开宗明
  义地宣布:“以色列国将向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敞开移居的大门”。其后以又相继颁布了《回归法》和《国籍法》等法律,规定犹太人无论身居何地,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身份,都可移居以色列并自动获得以色列国籍,从而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全球任何一个犹太人自由到以色列定居的权利。
  以色列国内的犹太移民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被称为“萨法尔丁”的来自亚非国家的东方移民,外貌看来接近有色人种;以及被称为“阿什肯纳兹”的来自欧美国家的西方移民,外貌与白人相近。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属于前者,但他们还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作“法拉沙人”。据有关犹太史料记载,“法拉沙人”可能是古犹太国王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后裔,肤色与黑色人种相近,他们一度信奉基督教,但仍保留着犹太特性。因此,对他们算不算真正的犹太人,以色列国内曾存在严重分歧。直到后来以色列宗教界权威人士宣布,“法拉沙人”是被迫表面上皈依基督教的,内心深处仍恪守着犹太习性,以色列政府才开始接纳他们。
  1984年和1991年,以色列政府先后通过两次大规模的“摩西行动”和“所罗门行动”,将两万多“法拉沙人”接到国内。“摩西行动”成功地把近万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移居到以色列后,以色列政府对此颇为满意,认为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目前,以色列全国已有8万多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犹太移民。“法拉沙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以色列政府为他们付出数十亿美元的安置和培训费用,一度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并不得不从1998年起改变大规模吸纳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政策,代之以移民个案处理。此次则是又一次大规模接收“法拉沙人”的行动,备受世人关注。
  出于平衡不断增长的阿拉伯人口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以色列历届政府均十分重视千方百计从外部吸收犹太移民。由于受巴以冲突持续不断的影响,近年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人数呈下降趋势。2001年到以色列的移民总数为44630人,2002年降为34508人,甚至一些居住在以色列的青年人表示要离开这个国家。沙龙做出紧急吸收大批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新决定,即是基于此背景的考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