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她放下从事17年的外科专业,转行研究人类生殖工程,创造了多项国内国际“第一”——卢光琇:勇攀辅助生殖技术高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21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她放下从事17年的外科专业,转行研究人类生殖工程,创造了多项国内国际“第一”——
卢光琇:勇攀辅助生殖技术高峰
  本报记者 吴兴华
  世界上首例畸精患者经畸形精子分离后人工授精的正常婴儿,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诞生
  不孕症曾是我国育龄夫妇的一种疑难病,在我国育龄夫妇中发生率高达10%左右。1978年,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卢光琇的父亲、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和人类生殖学家卢惠霖兴奋不已,说:“中国也要搞试管婴儿!”然而,他已80高龄,感到力不从心。卢光琇对父亲说:“我行不行?”父亲的眼睛里闪耀着希望和信赖的光芒!卢光琇毅然放下从事了17年的外科专业。
  卢光琇说:“转行研究人类生殖工程,面临的困难很多。首先要看许多外国的书籍和资料,要懂英文。我过去学的是俄文,不会英文。我捧起了英语课本,从英文字母的音标发音学起,自学英文……”
  经过艰辛的努力,卢光琇和同事们于1981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两年后,即在湖南医学院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婴儿!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无精子症和绝育术后的男性不再为生育发愁。随后,她研究出一套畸形精子分离术,为畸精症患者优选健康精子,1991年,诞生了世界上首例畸精患者经畸形精子分离后人工授精的正常婴儿!
  回忆起父亲几十年的言传身教,卢光琇说:“我以前、现在和将来的研究,都站在父亲业已提出的学术框架之上。”
  她领导的不孕与遗传专科,病友遍布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送子娘娘”
  为了给遗传患者及高龄妇女提供健康胚胎,卢光琇开始了在我国开展人体体外授精研究,并提出“供胚移植”构想。1988年,即诞生了我国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她改进了胚胎冻存方法,成功地研究出超快速胚胎冷冻技术,2000年,我国首例超快速冻胚移植试管婴儿出生。
  卢光琇领导和建立了不孕与遗传专科,出生人工授精婴儿已达4000多例,累计妊娠率70%;出生试管婴儿500多例,临床妊娠率30%左右。病友遍布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等国,2002年门诊量突破3万人次。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送子娘娘”。
  她在国际上首创的人胚克隆技术早于美国两年,引起国际轰动为了拓展积极性优生研究的范围,卢光琇决心探索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1996年12月,她在国内首次克隆小鼠成功,1999年又在国际上首创了人类体细胞克隆胚技术。
  去年,她主持的“用于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饲养细胞层以及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人类体细胞克隆胚研究发育到囊胚”获得国家专利。专家们认为,这两项技术结合,可以进一步诱导分化成可供患者移植用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等许多疾病将可彻底根治,将引起医学医疗的一次革命。这一成果被公认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人胚克隆技术早于美国两年,引起国际轰动。2002年3月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在头版整版对她的研究作了全面报道,随后,世界许多重要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述了她的这一成果,美国的《Science》(科学)杂志、英国BBC广播公司的记者前来专程采访她。
  卢光琇说,她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真希望一年有600多天,也许真有600多天还是不够的!我要争分夺秒,继续攀登辅助生殖技术的高峰。”
卢光琇小传
卢光琇,64岁,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去年底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称号。她先后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002全国首届巾帼发明者”等荣誉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