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优化重组现有资源 两百万吨钢产能力搬到迁安 首钢为首都环保作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24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优化重组现有资源 两百万吨钢产能力搬到迁安
首钢为首都环保作贡献
本报讯 记者阎晓明报道:首钢集团一个年产200万吨钢铁的新型生产基地,将在河北迁安兴建。这标志着首钢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个新措施——通过搬迁降低成本实现产业升级战略开始实施。
  随着钢铁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环境提出的特殊要求,首钢面临着既要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压缩钢铁生产规模,又要保证企业竞争力和就业规模的双重挑战。首钢决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整体战略性调整。
  首钢首先压缩了钢铁生产规模。2003年,压产200万吨,同时把压产作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采取搬迁加改造的方式,在北京之外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求得更大更有利的发展空间。首钢计划利用其河北迁安矿山现有设施,将部分生产能力搬迁出去,建立一个新体制、新机制、新工艺、新流程、低成本,年产200万吨钢铁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预计2004年7月建成。另外,秦皇岛的年产80万吨板坯生产项目也在建设中。
  对首钢北京厂区保留的生产能力,也进一步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双高”产品,2003年预计“双高”产品产量达到272万吨,占总产量的35%。
  非钢产业在首钢近年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首钢非钢产业将着重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已见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半导体、自动化为主攻目标;抓住北京振兴现代制造业的机遇,发展首钢机械制造业、建筑业,在北京建设钢结构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参与北京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已投资5亿元成为北京现代的股东。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说,首钢目前有项专利很说明首钢未来的前景:利用焦化工艺处理废塑料技术研究项目已通过鉴定,将为解决北京市白色污染提供有效途径。未来的首钢不仅不会制造污染,而且会为首都的环境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