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经济全球化的不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25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经济全球化的不足
  廖先旺
  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去年发表新著《全球化及其不足》。书中有两个论点值得一提:一是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消极一面,因为经济全球化过程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的扩展过程,而所谓完全的市场经济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存在缺陷;二是现存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弊病已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暴露:我们缺乏一个能真正为全球公共利益服务的国际机制。
施蒂格利茨第一个论点的依据是他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他认为,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是一种理想化的市场环境,与市场竞争相关的信息对每个参与者都是完全而充分的。实际上,市场上的信息从来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不断变化的。在信息化时代,这种变化更为迅速,并常常表现为不对称、不充分和不完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拥有足够资金、知识和管理经验来掌握本国全球化进程,而缺乏上述条件的发展中国家为获得资金,只有被迫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或者国际金融机构所开的药方抓药,未免像“未经培训、从未出过海的船长驾着一叶扁舟出入风高浪涌的大海一样”,面临极大风险。
第二个论点来自他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评。他认为,上个世纪80—9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依据与美国财政部达成的“华盛顿共识”,向许多南方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硬性推出“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三大政策建议,由此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他认为,“华盛顿共识”倡导的是一个“各国政府被跨国公司和金融集团的决定压倒”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施蒂格利茨为解决后一个问题开出的药方是:应建立一个可以为全球公共利益服务的国际机制而非国际官僚机构。显然,在实践中这一药方多少也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伴随全球化同时出现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正“遍地开花”,目前在各大洲出现的各种经济区域化组织已达几十个,但区域集团却并不能代表全球的公共利益。它还表明了两个几乎相互矛盾的趋势,一是说明人们希望经济全球化不应只代表个别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利益,不应只是由发达国家单方面和单向管理的经济发展进程,而应是一个让世界各国都能获益的公正、平衡、和谐的发展进程。可从另一方面讲,区域集团化又强化了地区、国家和集团的利益,它让人觉得要谈论一个能“完全代表全球公共利益的国际机制”,国际社会必须作出更大努力。
增长全球化发展进程在速度、模式演变以及人们对增长全球化弊端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目前已呈现出“疲态”,近年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社会动荡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就是一种反应。这些问题虽不能说明增长全球化已走到尽头,但人们从中已隐约感到曾突飞猛进的增长全球化在目前处于低潮。同时,它提醒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不要在“全球化”过程中忘记了国际大家庭中处于弱势的成员,在回答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增长全球化问题时,也不要忘记了公正、平衡与社会正义等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