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新疆昭苏:风雪震区访灾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5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新疆昭苏:风雪震区访灾民
  在新疆昭苏地震灾区,积雪达三四十厘米,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失去房舍,缺衣少被,灾民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然而,目前灾区没有一个人冻伤,灾民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请看本报记者发自灾区现场的报道——
  本报记者 王慧敏
  12月3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出发,奔波了整整一天,赶到昭苏地震灾区。目之所及,几乎所有的房舍都成了废墟。破碎的土坯、砸断的房梁横七竖八趴卧在白皑皑的雪原上。尖厉的北风卷着雪花在残垣断壁间呼啸。穿着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兵团民兵正三五人一组清理废墟。
  废墟边的空地上,已经搭建起了不少帐篷,帐篷顶上飘着缕缕轻烟。装满各种救灾物资的车辆在废墟与帐篷间穿梭。
  外面的气温已经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走进乌伦巴依尔家的帐篷,却丝毫不觉得冷。炉子上的奶茶壶冒着腾腾的热气。他的儿子伏在他的腿上静静地睡着了,小鼻翼一翕一翕的。
  “现在住的、吃的、烧的,都不缺了。没想到党和政府这么快就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乌伦巴依尔满脸感激。
  不到两个小时,所有压在废墟中的群众都被救了出来。受灾学生已全部被安排到附近的学校就读
  12月1日9时38分,新疆昭苏县沿中哈边境线一带的地面突然剧烈震动起来。旋即房倒屋塌。“哎哟,真悬,房子前后摆动大约一米,地基凭空跳起来有半米多高。”乌伦巴依尔现在说起当时的情景来,还心有余悸。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2·1”地震,强度6.1级,震中在中哈松拜边界,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一连20公里。由于地处边境,地方群众较少,受地震影响较大的是兵团农四师74团、75团、76团、77团4个团场。其中,76团最为严重,死亡10人,伤44人。地震中,4个团场受灾人口16657人,倒塌和受损房屋8340间。地震还造成当地自来水管断裂,供水系统瘫痪。
  这是一块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土地:海拔2000米左右,积雪厚度达三四十厘米,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失去房舍庇护,没有厚衣挡寒,用不了多长时间,人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农四师副师长张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没有一个人冻伤。分析原因,与抢救及时有关。而抢救及时,是部队、地方、兵团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说,灾情发生时,许多群众还没有起床(这里和内地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地震发生不到30分钟,当地驻军松拜边防连的官兵们就赶到现场投入抢救。附近的兵团连队也纷纷赶来支援。为了不伤及压在废墟中的群众,救援人员基本上用双手在刨挖。有不少人出发时,来不及戴手套,就赤露着双手干。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低温下用手去挖去刨,困难可想而知。不少人的指甲都脱落了。就是靠这种精神,不到两个小时,所有压在废墟中的群众都被挖了出来。
  76团机关对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进行了及时安置,将宾馆、未出售的楼房、周转房、基层单位办公室等房屋腾出来,让给受灾群众住。当晚,没有一人露宿街头。
  记者在救灾现场看到,一直到下午四点多钟,清理废墟的救灾人员才开始吃午饭。他们将团部送来的自来水让给了群众,而自己从远处的小河里提来一大桶带着冰碴儿的冷水,坐在冰雪泥泞的废墟上,吃自己带来的馕,轮流着用水瓢喝几口冷水。
  张副师长说,目前,抢险的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死者全部安葬,伤员全部送到了医院救治,需要紧急转移的1612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灾区的学生也已全部被安排到附近的学校就读。
  “房子震倒了,我们会建更好的。”党和政府的关心,让天寒地冻中的灾区群众信心倍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张庆黎在灾区共召开了三次现场办公会。
  地震发生时,张司令正在北京开会,闻讯后,迅速飞回乌鲁木齐,并连夜赶赴灾区。张司令首先来到受灾最重的一连,逐门挨户查看房屋倒塌、牲畜损失和受灾职工安置情况。
  查看完毕,在寒风中,脚下的大地还在一次次地颤抖,张司令召开了第一次现场办公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8项具体要求,并落实到人。第二天,又在寒风中召开了第二次现场办公会。听完有关人员就前一天布置的任务的落实汇报后,张司令说:“工作还要再细一点。立即组织人检查,决不能让一个群众冻着饿着。”
  夜幕降临了,张司令突然提出要挨家挨户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
  在乌托拉斯老人的帐篷里,张司令仔细询问老人领了几床被褥几袋米,并逐一清点核实;在纳斯吉格尔的帐篷里,张司令掀开炉盖看看火烧得旺不旺,看煤炭质量好不好。他嘱咐主人:“留个缝隙,千万注意煤气。”在托克老人的帐篷里,听说老人的儿媳和孙子在震灾中遇难,张司令拿出自己的500元钱,请老人一定收下,他拉着老人的手说:“有党,有政府,一切你都不用担心。房子震倒了,我们会建更好的。”
  采访中,兵团领导告诉记者: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灾区各族干部职工非常关心,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都很快作出批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兵团党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国家民政部、国家地震局也派出专人赶赴灾区,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抗震救灾。为保障灾区群众生活,支持灾区抗灾救灾工作,中央财政紧急安排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应急资金1000万元。所有这一切,都向世人充分显示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亲人解放军好、改革开放好,更加坚定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震区地处高寒地区,最冷的天还没有到来,抗震救灾还面临许多困难
  “以前地方有难,老是兵团冲在最前面。这次,兵团遭灾比地方重,我们也应该伸出救援之手。”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伊犁州州长柯塞江、州党委副书记张国梁就率领州慰问团来到了一连。除了给受灾群众带来了生活必需品外,还捐出了10万元钱。对于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尽管自己遭灾比地方重,但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人把当地群众的利益看得更重。12月3日,满载兵团党委殷殷深情的抗震救灾慰问车队驶进了昭苏县的天山乡、喀拉苏乡。当慰问车队驶入受灾乡村时,各族群众夹道欢迎,达尔基村年逾七旬的维吾尔族老人阿提买江拉着慰问组人员的手眼含热泪说:“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感谢兵团。”
  许许多多的普通老百姓在救灾中也表现了高尚的情操。天山乡两位车老板了解灾情后,马上停下日常业务,免费为兵团一连送来了24吨煤炭。夏塔乡一位开饭馆的哈萨克族老乡带着老伴、孩子用拖拉机拉着炊具来到一连,免费为群众提供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和馕……
  正是由于军、兵、地三方携手,救灾工作才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来昭苏垦区进行现场抢险指导的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干部柳永法说:“我参加过多次的抗震救灾,像这次搞得这么快捷、这么到位的,还没见过。”
  谈到今后的救灾工作,农四师政委黄启龙说:“尽管目前灾民得到了初步安置,但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新疆最冷的天还没有到来。目前使用的救灾帐篷,保温性能较差,急需保温性能较好的军用棉帐篷。有部分连队的自来水地下管网全部受损,需新修管道约80公里。眼下天寒地冻,施工难度很大……不过,有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