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唐山处处有雷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27
第4版(要闻)
专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唐山处处有雷锋
本报记者 陈国琦 武卫政
  1963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河北唐山,当时年仅13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贾潮江从此自觉地从平凡小事做起,实践雷锋精神。40年来,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群众理发27万人次,用坏了32把推子、22把剃刀,成为唐山人学雷锋的一个典型。
  经历过大地震劫难的唐山人对雷锋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在唐山更加发扬光大。
  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
  唐山市交警支队在学雷锋活动中,不断推出新举措。在事故处理中,他们公开办案,公开责任认定和评定伤残,简化事故处理程序,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互碰免责”的简易程序,杜绝了过去交通肇事处理久拖不决、暗箱操作的现象。去年12月,他们又推出了一套28张的便民卡,涵盖了群众到车管所办事的所有业务流程,同时还把有关业务知识和交通安全警句印在上面,深受群众欢迎。
  唐山市百货大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女装部售货员张婷平均每年接待顾客2.3万多人次,始终做到热情服务,让顾客满意。她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了美学、心理学、营销、服装设计等知识,练就了一手“观体拿衣”的绝活。张婷以其真诚细致的服务,受到了顾客的好评,连续4年被评为“服务明星”。
  唐山市中医院教育广大职工诚心爱医院、倾心待患者,不断深化学雷锋活动。为减少患者挂号取药时的麻烦,他们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导医导诊制。为解除患者多次排队之苦,实行了划价、收费、取药“一条龙”微机服务。该院还在全市率先推出救护车免费接诊,使那些没有家属陪伴的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诊治。
  志愿者奉献,奉献者光荣
  唐山大地震造成3800多人高位截瘫。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姚翠芹也遭此不幸,在养伤的头几年里精神十分抑郁。1983年,市总工会干部金胜恩了解到姚翠芹的情况,便和妻子董学荣一起主动照顾姚翠芹,并鼓励她自强不息。20年来,在金胜恩夫妇的帮助下,姚翠芹坚持写作,在报刊上发表散文40多篇,还自学了声乐、绘画和电脑,生活得非常充实。在金胜恩的帮助下,另一对高位截瘫患者宋乃轩、孙翠英夫妇也走出生活的阴影,现已成为唐山市著名的残疾人企业家。金胜恩夫妇做好事从来没有向外张扬,直到去年经姚翠芹之口才为人们所知。
  为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唐山市于1993年成立了有17万人参加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们活跃在全市各个角落,使全市4000多名地震孤儿健康成长,500多位孤寡老人安度晚年,1104位截瘫患者幸福地生活。志愿者们还上门为老红军、老劳模、学雷锋的老典型等服务,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奉献者的光荣,也使广大青年受到生动的教育。
  目前,唐山市共有骨干青年志愿者3.2万名、志愿者服务站329个、服务基地873个。同时,老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多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组织也相继产生,雷锋精神后继有人。
  月月评“十佳”,社会反响大
  1990年,一位叫张启柱的市民在风雪中奔波了4个钟头,将一名迷路的5岁孩子送回家,由此获得唐山市学雷锋“十佳”称号。为鼓励群众积极实践雷锋精神,从此,唐山市将月评“十佳”制度化,至今已经坚持了14年。
  月评“十佳”,采取的是自下而上、层层评选的办法。最后,由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从全市上报的成百上千件突出事迹中精选出10件,作为全市学雷锋“十佳”事迹。到2002年底,全市城乡共评出学雷锋先进事迹百万余件,突出事迹10万余件,市级学雷锋“十佳”事迹1500多件。
  唐山市委副书记陈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月评‘十佳’活动,发动群众评,评的是群众,评出来的事迹又供群众学,最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很好地起到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效果很好。”
  在唐山,成为学雷锋“十佳”不仅是一种荣誉受到社会尊重,而且还作为入党、提干、晋级、升学、分房等的优先条件。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高贵洲先后5次被评为全市学雷锋“十佳”,被誉为唐山市的“活雷锋”。市法院为了表彰鼓励他,给他转干,并送他到中国政法大学深造,后来又把他提拔为法警支队政委。
  唐山市月评学雷锋“十佳”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同唐山万名青少年在学雷锋巨幅长卷上庄严签字后,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雷锋精神在唐山”。世界道德重整组织年会负责人麦肯齐先生专程到唐山考察,赞叹道:“唐山不仅为中国,而且为全世界人类文明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