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这是我的责任”——邓亚萍吐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27
第8版(体育)
专栏:

  “这是我的责任”
——邓亚萍吐心声
本报记者 许立群
  26日晚7点半,当前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走进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报告厅时,500多名听众起立鼓掌,热烈欢迎他们期盼已久的嘉宾。邓亚萍将做一次不同寻常的演讲,题目为《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所谓不寻常是因为这个议题正是她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完成的硕士论文,这是她第一次在国内公开演讲,而且是用英文。
  “来听演讲的可都是些硕士、博士,我可不能露怯呀。”邓亚萍乐呵呵地走上了讲台。
  一身得体的职业装、一副无框眼镜,如今斯文的邓亚萍已不见昔日赛场上的凶悍,而那份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却是没有丝毫改变。
  邓亚萍主要从体育体制、训练体系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解释了中国女性运动员取得惊人成就的深层原因。整整20多分钟,听众席上鸦雀无声。人们惊异于邓亚萍有如此流利标准的英语,如此深刻独到的见地。
  随后的自由交流时间里,场上的气氛十分活跃。邓亚萍回答问题从容、睿智,“责任”是她话语中最多提及的词语。
  “赛场上的你就像一个战士,在经历过的无数次战斗中,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一次战役呢?”
  “1996年奥运会女单决赛,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邓亚萍不假思索地回答。“就个人荣誉而言,陈静和我都想第二次夺得奥运会冠军。此前,我们分别摘取了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单金牌。但由于陈静是代表中国台北参赛,我们的较量就别具意味。上场前我压力很大,2∶0领先后又被追成2平,最终能在第五局取胜,是意志和责任将我从那个几乎要崩溃的时刻中拯救出来。”
  “你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这条艰难的路,而不是像其他选手那样从政、从商或是当教练呢?”
  “上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尤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知识和能力就要被淘汰。我在做运动员的时候就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要真正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不仅要学好英语,还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听说你已经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那么你现在的责任是什么呢?”
  “是的,我24日已经正式到奥组委上班了。我想我现在的责任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集资工作做出贡献。”
  “你不是还要完成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吗,怎么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呢?”
  “这也正是我现在很头疼的事情呢。剑桥的管理很严,第一学年论文不能通过,就没有继续学习的资格了。可眼下奥组委也急需人手,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我责无旁贷呀。反正我也作好开夜车读书的准备了。”
  “你觉得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一位听众终于提出了所有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我坚信中国乒乓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有强劲的优势,我们的基础和条件无人可比。但我还想强调的是,中国选手应当为乒乓球运动的未来肩负起责任。前不久,瑞典名将卡尔松对我说,人们不会因为进入决赛的阿加西和桑普拉斯都是美国人而放弃观赏网球,而为什么在中国选手之间进行的乒乓球决赛却总提不起人们的兴致?中国选手称霸乒坛并不可怕,但如果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的中国选手不能将乒乓球运动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我觉得卡尔松的话很值得深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应该说,为乒乓球运动长远的发展竭尽心力才是我和我的同伴们最大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