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力争支持 形式多样 牛刀杀鸡 速战速决 冷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27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力争支持 形式多样 牛刀杀鸡 速战速决
冷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特点
  胡凡
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为维护并扩展其在全球的战略利益,频繁地在海外采取军事行动。与冷战期间相比,美国对外用兵有许多新的特点。
  力争取得联合国和盟国支持
  美国在实施军事干预行动时,总是力争“师出有名”。如阿富汗军事行动就是要“打击恐怖主义”;入侵巴拿马是为了“打击毒品走私和自卫”;封锁哥伦比亚的行动,美国的理由是为了“反毒品”;出兵波黑则是为了“执行联合国决议、维护和平”;而大规模轰炸南联盟,则是以保护“人权”、反对“种族清洗”为由;而此次准备对伊动武,是因为“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对外军事行动总是力争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并尽可能地采取“联盟行动”,以使自己的行动更具“正义性”。阿富汗战争前,美国利用全世界对其同情的心理,积极开展多方外交,在反恐问题上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在对阿军事行动期间,共有142个国家宣布冻结涉嫌恐怖分子的财产,89个国家同意美军飞机飞越其领空,76个国家给予美军飞机紧急着陆权,23个国家同意部署美军部队。此次美国对伊动武,也是积极促使联合国通过有关决议,并全力争取盟国及伊拉克周边国家的支持。
  针对不同对象,灵活选用行动方式
  冷战结束后,适应作战对象多元化和冲突多样化、小型化的新特点,美国对外采取灵活多样的军事干预方式,主要有:
一是前沿部署,实力威慑。在美国认为的潜在危机地区及附近保持一定海外前沿存在和强大的机动支援能力,进行实力威慑。这是一种提前介入的干预方式。一旦发生危机,即炫耀武力或用武力进行干涉。如1994年的“警惕勇士”行动和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是海湾战争以来美军的两次大规模兵力投送,大兵压境,迫使伊拉克无条件让步。
  二是禁飞禁航,实行海空封锁。禁飞,即在别国领土上划定禁飞区,强行禁止该国飞机在自己的领空自由飞行。如美军在伊拉克北部、南部和对波黑的“禁飞”行动。海上封锁,则是美海军以执行联合国武器禁运和经济制裁决议为由,在别国领海或近海实施海上封锁行动,如在亚得里亚海对前南斯拉夫实施的“高度警惕”和“严密看护”行动、在波斯湾对伊拉克实施的“海上拦截”行动等。
  三是出兵“维和”与“逼和”,直至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即打着联合国维和旗号,直接派出地面部队到动乱地区,隔离对立双方,促使有关各方谈判,达成政治解决冲突。美国有时把“维和”变成“逼和”,甚至直接参战,干预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美军把这类行动统称为“和平行动”。如在波黑,向穆斯林和克族提供政治、军事和经济援助,对塞族制裁和施加各种压力,以至进行军事打击,最后逼迫塞族全面接受西方的条件。
  四是“外科手术”式打击。经周密准备,出动海空军,使用高技术兵器,对精心选择的目标实施突袭,达到预定目的后立刻收兵。如1995年空袭波黑塞族的“审慎力量”行动以及1993年以来3次对伊拉克空袭。
  五是大规模战区战争。即大规模动用美陆海空军力量,依靠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大打出手,迫使对手接受美国的条件和要求,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杀鸡用牛刀,速战速决
  冷战后,美军在战争指导上吸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导致旷日持久最终失败的教训,强调“一旦对外用兵,就必须投入充足的兵力以实现确定的目标”,要依据每次行动的政治和军事目标,投入从数量到质量都优于对手的兵力,形成“牛刀杀鸡”之势,以确保速战速决。
  在入侵巴拿马的“正义行动”中,美军出动装备精良的海陆空军和特种作战部队2.6万人,对付作战兵力不足2000人的巴拿马国防军,48小时内结束了战斗。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在集结了30万兵力后,为确保快速取胜,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战区司令的兵力计算和图上演习的结果,要求总统推迟开战日期,又向海湾增派了第7军和另外2个重型师和3个航空母舰编队,使集结的美军增至43万人。而最后参战美军最高达到53万人,外加10多万联军部队,对伊军形成了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保证了海湾战争迅速取胜。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军人员伤亡,迅速达到战争目的,美军还尽量发挥军事技术上的优势,尤其是海空军和精确制导武器的作用,向对手实施“不对称攻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