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海明威与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5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今古人物

  海明威与海
  徐秉君
  许多人是通过《老人与海》认识海明威的。海明威不仅热爱写作,而且还酷爱河流和海洋。他一生的爱好,除了写作就是渔猎。写作是他艺术智慧和生命能量的释放,渔猎则是他紧张写作之后的一种调剂和放松,这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部分。
  读海明威的作品,总是能使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宣战、抗衡的勇气和力量,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作者自身的生活。海明威的许多时光是在水上度过的,一见到湛蓝的海,他就心花怒放。他认为,海洋是迷人的、诱人的,使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因此,他的生活注定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海。
  据海明威的母亲格莱斯·霍尔回忆,海明威在3岁生日那天,就跟着父亲去河边钓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很快掌握了起钩的时机,并能把鱼钓上来,可以说他是最小的渔翁了。成人之后,他的许多空余时间都是与海相伴。离开芝加哥后,他的足迹遍及四大洲。职业的生涯促使他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写到哪儿就钓到哪儿。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他定居在佛罗里达的基韦斯特渔岛时,还特意向纽约布罗克林船厂订购了一条渔艇,并命名为“皮拉尔”号。正是在这条渔艇上,一位帮他钓鱼的助手卡洛斯对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个穷苦的渔民,为了生计独自深入大海,他孤独地在海上漂泊、寻觅、期待和忍耐,终于逮到了一条大鱼。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搏斗,才把那条大鱼制服了,可是那条大鱼最后却被鲨鱼吃光了。这个故事激发了海明威的灵感,当时他就觉得这个故事能写出一部好小说。
  后来的钓鱼经历,对海明威完成《老人与海》起了重要作用。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出海钓鱼,不久他的鱼钩就钓住了一条数百公斤重的大鱼,那个庞然大物哪肯轻易就范,发疯似的拖着他的渔艇游了8海里之多。这时的海明威俨然是一位搏击的勇士,他腰缠钓绳,与那条巨型鱼展开了顽强的较量,这场人鱼之战,持续了近两个钟头,正当胜利在望时,只听“咔嚓”一声,鱼竿突然折断,那条已经快被拖上船的大鱼趁势往海里一翻,逃得无影无踪。这种失败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愤怒地坐在船上咒骂了半个多小时,直到精疲力竭。
  那时的古巴,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国际钓鱼锦标赛。海明威也如期参加。这一次,他又出手不凡,出海不久就钓住了一条大鱼。这回他吸取了教训,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不急于求成,耐心地放下长长的钓线,任凭大鱼左突右窜,他时而收线,时而放线,长时间地消耗大鱼的体力。几小时后,他把手伸进船舷旁的水中,发现船速已明显减慢,凭经验他知道大鱼的力气已快耗尽,这才紧收钓线。当他竭尽全力把大鱼拖上船后,所有的参赛者都惊呆了。一称,奇迹出现了,那条大鱼重达354公斤,一举创下了海钓重量的世界新纪录。
  正是由于有这种非凡的经历,海明威才能写出像《老人与海》那种挑战极限的作品。由此可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对于作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没有那种极限体验的经历,就写不出那种让人体验极限的作品。《老人与海》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54年,《老人与海》首发在《生活》杂志上。该书出版后,很快就被译成几十种语言的版本风靡世界。时隔不久,《老人与海》给海明威带来了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了《老人与海》,才知道海明威为什么酷爱大海。因为大海是他激情的涌现、创作的源泉,还是他为自己开辟的精神家园。海明威不仅把他熟悉的大海融入自己的作品,还在创作理论上用海上的景象作比喻。在谈到人物描写时他说:“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出自作者自己消化了的经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头脑,出自他的内心……所以每个人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新东西是十分宝贵的,这是他留给后世的唯一遗产。”接着海明威首次把创作比喻为“冰山”,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1/8露在水面上。”就是说,作家把7/8的思想情感隐含在形象背后,见诸笔端的虽只有1/8,但读者却能强烈地感到这1/8背后的分量。这正是《老人与海》的那种内在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1961年7月2日,是一个令全世界痛楚的日子。这天凌晨,海明威用他心爱的猎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并亲自扣动扳机,把自己从世界文坛上击落了。对于海明威的死,原先我一直不能理解,像他这样一个意志顽强的硬汉,怎么能轻易向疾病和命运妥协?只有当你读懂了海明威内心的海,你似乎才能明白他为什么会做出那种选择。
  其实,海明威只不过是畅游于文学之海的一条无拘无束的大鱼,当重病和伤痛无情地限制了他思维的自由时,无疑是剥夺了他赖以生存和自由驰骋的海,对于一个敢于蔑视一切,而且从不低头的硬汉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