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呕心沥血为“神威”——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01
第5版(要闻)
专栏:

  呕心沥血为“神威”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
  蒋建科 赵建国 雷红英
  2003年2月28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手把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金怡濂院士。金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此殊荣,不仅是对金怡濂本人半个世纪以来贡献与成绩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整个巨型机战线的最高褒奖。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将电子计算机列入重点发展的学科。金怡濂被选派赴苏学习计算机技术。回国后,金怡濂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该机于1959年4月底安装调试完毕,并完成了第一个课题——“五一”天气预报数值运算,向国庆1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艰难条件下,金怡濂和同事们完成了大型晶体管通用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制,实现了我国计算机研制技术的重要突破。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金怡濂吸纳了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设计理念,提出双机并行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首次在我国大型计算机系统中采用了双机并行处理技术并获成功。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务院决定研制“神威”高性能计算机。科研人员激动不已,但对研制一台什么样的机器意见不一:此时我国10亿次巨型机已经问世,下一步肯定要向百亿次冲击了。
  这年深秋,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召开“神威”机研制方案论证会。金怡濂作为高级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主持会议的领导同志提出:是否可以跨越百亿次的高度,直接研制1000亿次巨型机。这个指标太超乎想象了!金怡濂却语出惊人:我们完全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
  研制千亿次机的意见被采纳,金怡濂在花甲已过之年被任命为“神威”机研制的总设计师。
  20世纪90年代正是世界巨型机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必须保证‘神威’出机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金怡濂说。为此他先后三次调整方案。最后他宣布:把“神威”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亿次以上。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但也是“神威”机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关键性决定。
  金怡濂经常亲临一线机房。一天,他在机房捡到一枚螺丝钉,他说:“我知道你们的管理是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论证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一切。我的要求,哪怕是一个焊点、一枚螺丝钉也要体现世界水平。”
  金怡濂常常亲自上阵把关。印制电路板被称为巨型机研制中的“极限”工艺,要求“零缺陷”,他就和工作人员一起用砂纸磨模具,用卡尺量尺寸,加班到深夜两三点。大家都说:“金总设计师不像一个大院士,更像一个老工人。”
  几年呕心沥血、刻苦攻关,终获丰厚回报:“神威”出机时,专家评定:该机研制起点高,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系统设计思想先进,创新性很强,总体技术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定委员会主任、女科学家胡启恒院士激动地说:“我们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刚刚掀开“盖头”的“神威”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浮点运算结果,因对国庆50周年当天天气的准确预报而被传为佳话。因“神威”机而诞生的两个中心: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先后完成了20多个单位100多个课题的高性能运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附图片)
  金怡濂在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