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英雄壮举 爱民之歌——黄河河南兰考段抗洪抢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6
第1版(要闻)
专栏:

英雄壮举 爱民之歌
——黄河河南兰考段抗洪抢险纪实
本报记者 李杰 戴鹏
  红薯、鸡蛋、带着泥土的花生。
  村妇、孩童、眼含热泪的老农。
  病榻上输着液的王明义满脸疲惫,下巴上贴着药布,黑瘦得像变了一个人。作为黄河河南兰考段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在操劳过度、晕倒摔伤的这些天里,兰考县许多群众想方设法来探视他,感谢他。
  “您为我们抗洪吃苦受累,我们为您病倒伤心落泪”……望着花篮上直白朴素又充满真情的对联,记者不禁泪眼模糊。数千军民在河南省党政领导和驻军首长指挥下,围堵滔滔黄河水,救助滩区群众的英雄壮举,一幕幕在眼前叠印,一曲曲爱民之歌回荡耳畔。
  “没想到他们真是拼着命干呀!”
  进入9月,黄河流域阴雨连绵,遭遇几十年来最强的“华西秋雨”天气,黄河干支流暴涨,水位、流量居高不下。黄河兰考段主河道向南滚动严重,9月18日和20日,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33、34、35号堤出现险情,谷营乡蔡集护滩堤两处被洪水冲垮,二级悬河绕过蔡集控导工程直接灌入滩区,偎堤行洪30多公里,河南、山东黄河滩区100多个村庄的十几万群众被洪水围困,黄河大堤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黄河险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回良玉副总理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亲临一线督察指挥抢险救灾。“确保控导工程安全,确保滩区群众生命安全,确保灾民基本生活的妥善安置”,化为干部群众的意志和行动。
  从10月6日河南省黄河兰考段抢险救灾指挥部成立那天起,到护滩堤决口被堵上,前后近一个月,身任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的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就一直驻守兰考,不分昼夜奔波于抢险救灾现场。33—35号坝、黄河大堤护滩堤、禅房码头和3号、4号、5号码头等抢险救灾一线是他到的最多的地方。他与参战部队首长以及水利、河务部门负责人一道分析水情、险情,研究抢险方案和措施,给大家作动员、鼓士气。脸晒黑了,脚走肿了,人累瘦了,但人们见他总是精神抖擞,指挥若定。在抢险救灾现场的战士和民工们说:王副省长每天最多睡4个小时,有时甚至不到1小时。常常见他啃着凉馍、嚼着咸菜还在指挥着抢险。
  由于黄河下游河床高悬,主河道善滚多变,自古就有“黄河决口不可堵”的说法。为尽快堵上护滩堤的决口,王明义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前提下,确定了“多策并举、土洋兼用、软硬结合、科学应变”的战略决策,为赢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11月1日下午,封堵决口的大堤出现多处管涌,成卡车的土石填充料倒下去很快就被管涌“吸”走。如果管涌继续扩大,刚刚筑成的新坝就有溃塌的危险,一个多月来的围堵成果就有可能付诸东流。已经连续30来天紧张工作的王明义不顾劝阻,再次冲到坝前。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排除了管涌。此时,疲惫不堪的王明义突然休克,心率失常,血压骤降,一头栽倒在抢险工地上。
  目睹了这一情景,身边的一些群众说,原来以为上面领导下来转一转,看一看,录个电视镜头就走了,没想到他们真是拼着命干呀!兰考县县长张胜涛说:“明义同志作风顽强、协调有度、决策果断、指挥有方,这是黄河兰考段抢险救灾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精神和作风极大地鼓舞和感染了参加抢险的干群,也激励着兰考全县人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黄河兰考段险情、灾情加重后,开封市委书记孙泉砀带领10多位市级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孙泉砀在动员会上说:“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干部责任重于泰山。这次抢险救灾对开封市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考验。我们要像焦裕禄那样,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经受住考验。”白天,孙泉砀不停地穿梭在滩区、坝上,夜晚还要召开会议,研究工作。10月10日,天气骤变,黄河上风大浪急,雾浓雨密。孙泉砀放心不下抢险物料的供应,当晚10时许,乘冲锋舟到黄河北岸禅房码头了解物料供应情况。往返途中,冲锋舟几次进水,要有两个人不停地往外舀水才勉强能够行进,孙泉砀等人的衣服被冰冷的雨水和河水浸泡得能拧出水来。
  黄河抢险,能否守住35号坝是成败的关键。开封市市长刘长春自10月3日登上大坝以后,日夜驻守在那里。10月11日夜,风雨交加,刘长春等人住的帐篷被刮翻,衣服、被子全部湿透。刘长春顾不上这些,迅速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工对出现险情的大坝进行抢护,使风雨激浪中的大坝转危为安。
  兰考的险情、灾情发生时,县委书记冯克坚正在北京学习。接到情况通报后,他火速赶回兰考。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他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两眼熬红了,嗓子喊哑了,两脚跑肿了。红庙镇党委副书记胡爱忠跳入齐脖子深的水中踩管涌,冷了喝口白酒,在冰凉的黄河水中连续奋战4个多小时,直到管涌被堵住。当同志们把他拉出水时,他瘫倒在泥地上不省人事。
  43岁的曹海章是兰考县自来水公司职工。灾情发生后,他作为第一批抢险队员进驻灾情最严重的凡集村指挥抢险,运送灾民。在1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一直守在村里,每天都啃干馒头,喝凉水。最忙的时候,他一天只吃了半个干馒头。9月28日,在指挥灾民转移时,曹海章突然口吐鲜血,但他没有吭声,仍然奋战在岗位上。10月6日晚10时,他突然晕倒在抢险现场。病情稳定后,曹海章说的第一句话是:“还有几户没迁出来啊!”
  子弟兵驰援抢险忙
  黄河兰考段险情发生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奉命迅速从四面八方向抢险救灾一线集结。济南军区驻豫某部接到命令后,立即派出先遣队,仅用1个小时就赶到了抢险现场。刚刚演习归来的某旅1700名官兵,征衣未脱,直奔抗洪一线。武警河南总队接到抢险救灾命令后,总队长王尊民、政委马炳泰亲自带队奔赴抢险救灾一线。
  指挥部下令,先后实施了死守33—35号坝、修复加固被水冲毁的18号堤防、抢修强建4个码头、抢修3条长达30多公里的陆路交通线、切滩导流、构筑月牙堤等10多项工程,解放军官兵担负了其中8项急难险重任务。
  死守蔡集导控工程33—35号坝时,某部几百名官兵的帐篷被大风刮跑了,衣服被雨水淋湿了,他们依然顶风冒雨抬石头、抛物料。风大,黄河无法行船,给养一时跟不上,他们没有怨言,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坝上坚守了20多天,直到导控工程险情全部解除。修复加固18号堤555米被冲垮的堤防时,某部官兵冒着只有几摄氏度的寒冷天气,跳入冰凉的泥水中,打木桩、运土袋,个个变成了泥人。
  切滩导流在黄河抗洪抢险史上尚属首次。某部地爆连接到任务后,与河南省公安厅的专家一起,对现场反复勘察、研究论证,决定采取滩上爬行和水下潜伏结合埋设炸药、地雷和炸药捆绑实行绝缘燃爆的方法作业,终于成功切掉了导控工程对面两处4万多平方米的阻水河滩,疏通了河道,减轻了洪流对决口的压力。
  封堵最后46米护滩堤决口是此次抗洪抢险最关键的战役。10月28日清晨6时,战役打响后,驻豫某部军长袁家新少将、政委杨建亭少将各率一支部队,在当地政府和群众配合下,从决口两侧展开对攻,连续奋战18个小时,比预定时间提前62个小时成功实现合龙。
  洪水治住了,河南兰考黄河滩区被迁安的群众逐步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在经历一次惊险的同时,他们也见证了参与抗洪抢险的河南省各级干部和人民子弟兵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