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访谈之三:树立“大水利建设”观念——访两院院士、课题组副组长潘家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03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访谈之三:
树立“大水利建设”观念
——访两院院士、课题组副组长潘家铮
本报记者 张毅
  “我们不会站在哪个部门、哪个地方的立场上说话的。”这是潘家铮院士的开场白。科学是严肃认真的,严肃认真的人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如果只从局部、近期利益出发,片面重视修堤、筑坝、建库、开渠等工程建设,将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低效利用,破坏生态环境
  记者问到,在西北生态建设中,各方面都提出了一些用于水资源调配的工程方案,应该怎么评价这些方案?
  潘家铮院士说,西北地区今后还需要大量的水利建设。但要澄清一个观念。一提到水利建设,人们往往会想到修堤、筑坝、建库、打井、开渠、挖洞、发展灌溉、向城镇工矿供水等等。这是狭义的水利建设,或可称为“水利工程建设”,当然,这里的“工程”一词也是狭义的。过去50多年来,西北地区基本建成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程系统,支持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认识上的局限,没有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以致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粗放;二是水资源开发过度。我们今后必须加强对客观的认识,消除误区,改变观点,要以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原则来进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开发和建设。大家应该从单纯的“水利工程建设”转变到“大水利建设”的立场上来。
  潘院士解释说,在他们的咨询内容中,有一个课题叫“西北地区水资源重大工程布局”。如果阅读这个课题报告,恐怕有的同志会大失所望。因为这里没有推荐很多工程上马,相反,对有的工程,特别是建高坝大库、发展新灌区等,都采取谨慎态度,甚至加以控制、调减,推迟或废除现有工程。
  潘院士表示,西北水利工程布局,重点放在5个方面,一是对问题已经严重的流域,进行全面整治,如渭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等;二是对已建工程特别是大的灌区,抓紧节水、排碱、更新、改造和加强管理,务求达到实效;三是为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做一些相应的工程,如牧区建设、黄土高原区的水土保持、恢复湖泊和植被、治污减灾等;四是开展扶贫脱贫、人畜饮水、集雨节灌等工程,除个别工程较大外,多为中小工程;五是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做一些必要、可行的工程,主要是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势在必行。西北地区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和乡村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谁都不反对这个提法。但部门、地方的短期利益仍然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潘院士说,他们项目组到有关省、自治区水利部门调研时,地方汇报的重点还是推荐上新项目,特别要上那些开发性的工程项目。对于节水、治污、配套、环保等方面则是语焉不详,或缺少资金安排、具体措施,难以实施。
  潘家铮院士强调,西北地区不要首先想调水,调水工程量大,耗资大,从国际上看,目前成功的例子不多,失败的例子不少。有的工程条件成熟,可争取在近期(10年)实施,非急需的工程,即使有关部门反复呼吁推荐,最好先做进一步研究或协调,不急着搞。潘院士说,他们支持西线调水工程,这项工程的难度和投入确实很大,但希望抓紧前期工作。
  潘院士指出,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与社会发展的状况不配套,因此,这些地方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顺应自然规律。比如说,用有限的水去大力发展灌区,种水稻,即使花了很大的功夫成功了,但与自然不协调,势必影响下游和全局利益。其次,关键要立足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摸清家底,天上、地上、地下的水要统一考虑,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势在必行。潘院士介绍,要根据提高总体用水效率的需要,规划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逐步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城镇化。在建设现代农业、控制并逐步压缩农业用水的目标下,将目前以农为主的结构尽快调整为农牧结合的合理结构,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及科学技术水平,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和乡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