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去年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货币政策调控有了“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03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去年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货币政策调控有了“主力”
田俊荣
这几天,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成了财经界的热门话题。先是央行在《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泼墨如水,辟出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去年公开市场操作的情况;紧接着,央行又宣布,增加3家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级交易商,公开市场操作的场次从每周一次增至每周两次。
  通俗地说,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来实现自己货币政策意图的活动。当央行认为需要收紧银根时,就将手中的证券和外汇卖给有关金融机构(一级交易商),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这样,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就相应减少了,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收缩。反之,当央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通过买进证券和外汇的方式,投放一部分基础货币,这样,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就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扩大。
  在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年来,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已经从货币政策工具中不起眼的“小不点”迅速发展成货币政策工具中的“绝对主力”。1998年、1999年两年,我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基础货币2600多亿元,占两年基础货币增加总额的85%。去年更是公开市场操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公开市场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大大提高,操作力度明显增强。
  强有力的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可谓利莫大焉。近年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有效地调控了基础货币,进而调控货币供应量,支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了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的数量,进而影响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最终有效地引导了货币市场的利率。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货币市场利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风向标”和“参照系”,这一利率的平稳运行,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
  更为重要的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有效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还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夯实了基础。利率市场化包括不可分割的两层含义:一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二是央行能够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如果没有后者,势必会形成“一放就乱”的局面。因此,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能力的增强,显然有助于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毋庸讳言,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当密切关注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流动性情况,协调本外币公开市场操作;继续增加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成员,扩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面;继续改进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增加交易频率。央行增加一级交易商和交易频率,可以说是为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开了个好头。我们期待着这一货币调控的“主力”在未来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