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善待新“发动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6
第3版(国际)
专栏:经济透视

善待新“发动机”
陈特安
  近来世界股票市场行情多变,金价日前攀升到每盎司400美元,创下近7年来的最高价,美元对欧元、加元的汇价在下跌……这些是否意味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是比较脆弱呢?
  对此,一种解释是,股票价格本身早已升得够高了,行情下跌是必然的。另一种解释是,人们可能担心美国经济回弹不会持续太长,因为美国经济劲升是基于异乎寻常的低利率和消费者狂热的借贷。一旦这些刺激消费的动力消失,还有什么政策工具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另外,投资者对世界恐怖袭击的担忧也给美元带来了很大的卖盘压力。今年9月,流入美国用于购买美国债和股票的境外资金仅为400亿美元,比8月份减少了100亿美元,是1998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基于这样的事实,外国投资者可能不会继续购买美元资产,相反,甚至某些投资者还会抛售美元资产。当然,美元贬值将有助于美国减少外贸赤字,不过,美元贬值速度如果太快、幅度太大,同样不利于美国维持低利率的政策,就有窒息经济复苏的风险。
  值得关切的是,美国大选年将至,为了减少贸易赤字和失业,美国竟不惜鼓吹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2002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10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加征关税最高达30%,鉴于国际压力大,美国后来被迫取消。但现在美国仍要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3项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这种把失业和庞大贸易赤字归咎于他国的行为是没有道理的,也是违背自由贸易原则的。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有一半以上是由欧洲、日本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开设的工厂制造的。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美双方经济以至全球经济都是有害的。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所指出的,“如果试图迫使中国经济陷于窘境、令其蹒跚而行,那么,世界经济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
  《经济学家》还认为,长期以来,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首要的推动力。但是,近年来“中国和亚洲国家的经济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二动力源,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中国对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甚至比美国还要大。”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中国的进口增加了40%,而美国只增加2%;日本出口到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数额比出口到美国的数额还要大。近2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接近两位数,贸易年均增长约为14%。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世界第四大贸易体。据此速度,中国将很快超越日本,成为美国和德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进口国。
  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仅满足于建立在消费者的债务上,那么这种增长后劲不足,仍有可能将世界经济拖入低迷,而中国经济保持蓬勃发展,则对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大有益处。《经济学家》对此说得既形象又客观:世界经济好比一架飞机,装有两个发动机总比只有一个发动机运行更安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是件好事,不应将此视为“威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