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长沙何以遭遇“电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6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从11月30日起,长沙城区的大部分居民和单位被分成四批,严格按照“停一供三”(停电一天供电三天)的原则实行拉闸限电。这一无奈之举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损失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深思——
长沙何以遭遇“电荒”?
本报记者 周立耘 彭国华
  “停一供三”是为缓和用电高峰与电力资源紧缺的矛盾而采取的应急方案。此次限电大概将延续至明年的2、3月份
  12月2日下午5时30分,记者来到长沙市蒋家垅住宅小区。天尚未全黑,但众多住户、商铺的门窗中,已透出了星星点点的烛光。在一家日杂店前,人头攒动,昔日无人问津的蜡烛,现在却成为了抢手货。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实施“停一供三”方案以来,很多人成箱地购买蜡烛,原来只卖3毛钱一支的普通蜡烛,现在卖到了5毛钱,好几家店铺早已脱销。照这种趋势,蜡烛的价格还有可能上涨。
  “停一供三”,是长沙市为了缓解近段时期用电高峰与电力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而采取的应急方案。11月27日下午,长沙市经贸委、长沙市电业局共同制订了“每个地区在连续供电3天后,电力部门将停止供电24小时”的分片供电方案。该方案将试运行8天。除需重点保电用户之外,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区,从11月30日起均将实行供电3天停电1天的办法,但是每晚6时至11时将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对于重要工业用户,电力部门将制定工业用电方案,实行每周计划定时停、限电,尽量保证其每周有5至6天的正常供电(即供电5天、停2天或供电6天、停1天)。同时,将关闭所有亮化设施(霓虹灯、轮廓灯、射灯、广场商业性广告等景观用电),路灯照明减半使用。
  11月28日,长沙市电业局又接到湖南省电力公司的紧急限电通知:从12月1日开始,长沙市的用电指标又将减少100万千瓦时,即由目前的1900万千瓦时减少至1800万千瓦时。对此,长沙市经贸委与长沙市电业局表示,如果全省用电形势更趋紧张的话,有可能采取“停一供二”的限电方案。只有在春汛到来,水力发电得以保证后,用电压力才有望缓解,因而此次限电大概将延续至明年的2、3月份。
  此次分片供电的首批用户——中南大学从12月1日零时开始停电。该校水电管理中心主任谭立洲告诉记者,总的来说,广大教职员工对“停一送三”表示理解和支持,但面临期终考试,教学、科研工作都很繁忙,学校自备的发电能力又非常有限。因此,他希望电力部门在确保学生吃饭、用水及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场所供电的基础上,压缩教职工宿舍区的生活用电,而不要采取一刀切的限电方式。
  长沙市的骨干企业——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从12月2日零时起停了一天电。该企业的执行总裁熊焰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应对限电,公司加强生产调度,调整了作息时间,充分利用供电时间组织生产,由于措施到位,生产总算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但他同时表示,每年一季度都是销售旺季。根据市场形势分析,明年的销售形势会更好。因此希望市政府能积极协调,确保生产用电,以满足市场需要。
  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持续干旱是造成长沙乃至湖南严重缺电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经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
  长沙“电荒”是湖南全省用电形势空前紧张的一个缩影。目前湖南全省日用电需求为1.25亿千瓦时,而电网每天只能提供1.05亿千瓦时的电量,日缺电量2000万千瓦时,发、供电矛盾十分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的有序供应。
  应该说,此次“电荒”的主要原因是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而全省范围内的长时期干旱,也给电力紧张的局面“火上浇油”。在正常时期,湖南水电的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一半以上,但目前每天水电的总发电量只有800多万千瓦时,还不到全省总发电量的8%。而本来在全省电力结构中占不到一半比例的火电,目前却要负担5/6的发电任务,大多数电厂煤料均频频告急。
  针对这种情况,湖南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11月4日,省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全省调煤保电工作的紧急通知》。一方面加强了省内煤炭资源管理,减少资兴等煤矿基地的煤炭外运,最大限度地供应本省;另一方面向外省各大煤矿求援,并请求铁路部门以每天290车以上的运力运输煤炭,以解该省火力发电厂的“燃眉之急”。11月4日零时起,湖南开始实行全省限电。根据限电时期的供电原则,居民生活用电以及重点单位的用电将首先确保,而用电量大、效率低的厂矿的电力供应将实行严格限制,城市亮化设施和路灯的用电也在控制用电之列。作为省会城市,长沙的用电指标得到了照顾,但长沙还是启动了“停一供三”等供电应急措施。
  从长远看,解决长沙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电荒”,根本出路是加大电厂和电网的投资力度,理顺电力投资体制
  长沙乃至湖南近期出现的“电荒”并非“独家”: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资料表明,全国12个电网,除西北、东北、山东电网的电力供应略有盈余外,华东、华北、华中、川渝、广东等地电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供应紧张。
  今年夏天,共有广东、上海、浙江、江苏、重庆等19个省市出现限电现象。全国性的缺电,给一、二、三产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如何缓解乃至消除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电力供应不足之间的紧张关系?一般地,电厂和电网的投资周期较长,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建成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短期内很难见效。因此,从近期来说,只能通过加强调度和管理、节电限电、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来应对。长沙市和湖南省目前采取的内部节电限电、外部争取支援的措施,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
  12月3日,湖南省政府召开电力形势分析会,提出工业要继续为居民生活让电,在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电、优先保证效益好的企业用电和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在全省执行计划用电方案,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但是,“节流”只是权益之计,“开源”才是治本之策。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电厂和电网的投资力度,理顺电力投资体制是解决缺电问题的根本出路。
  今年初,长沙市政府已与中国华电集团成功签约,由华电集团控股,联合投资兴建长沙电厂,明年拟投资5.6亿元,在城区和县城兴建11座大型变电站,现有电网将得到优化。
  预计到2020年,湖南省的电力投资将达到2580亿元。2020年前后,湖南还将投资建设两台90万千瓦的核电站,年发电量在100亿千瓦时以上。届时,拉闸限电在湖南有望成为历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