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阅读
  • 0回复

蓝天白云不是梦——兰州市治理大气污染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0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蓝天白云不是梦
——兰州市治理大气污染纪实
本报记者 王方杰
“兰州的天又蓝了!”2002年,兰州市大气质量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达到了83%,其中一级和二级的天数比上年增加37天。在全国47个重点污染城市的排名中,兰州综合污染指数已由第二位降到第七位。许多市民摘下了过去常戴的大口罩,女士们的衣着也不再是以黑、灰色为主,给初春的兰州增添了不少亮色。
  “太阳和月亮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曾是市民对黑烟浓尘中兰州的自嘲
  兰州四季干旱,环城皆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作为重工业城市又以燃煤为主,兰州的大气污染曾闻名全国。
  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还有这样一组数字:1993年,兰州市民98天未见着太阳;1994年,兰州市民102天未见着太阳;1996年,兰州市82天处于重度污染;
  1997年,兰州60天重度污染;1999年,兰州大气质量五级以上的天数为67天。
  退休老人刘西饶谈起过去时说:“那时一到冬天,根本看不到太阳,天总是灰蒙蒙的。在大街上转一圈,回家后衣服上准落一层灰。人们轻易不敢开窗户。”兰州市民曾自嘲:“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
  让兰州“重见天日”,成了人民群众最强烈的呼声。
  “必须不惜代价治理大气污染!”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为民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大课题来破解。兰州市更把此项工作列入区、县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
  面对人民群众的呼唤,兰州市领导掷地有声:“即使头拱地也要搞好两山绿化!”
  在兰州大气的污染源中,风沙尘源冬季占64%,春季则占71%。为了治理这一最大污染源,兰州市决定绿化荒秃了几百年的南北两山。这是多少代兰州人的夙愿。
  兰州年降雨量三四百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超过1000毫米。如果浇不上水,年年栽树年年死。长了10多年的树,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照样会旱死。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兰州人累计上山2700多万人次,在冬天把黄河里的冰块背上山,在春季植树种草,年年千军万马。但一直到1999年,仅完成绿化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也只有20%。
  “即使头拱地也要搞好两山绿化!”1999年10月,兰州市领导提出这一口号。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兰州两山绿化工程筹得资金6.6亿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绿化以建设引水上山的管网和喷灌设备为突破口,使树苗成活率猛增至85%。兰州两山的33万亩荒山在3年内就披上了绿装。这一成绩,相当于前50年两山造林绿化保存面积总和的两倍,使两山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4.7%。
  “建设山环水绕、空气清新的新兰州”,是兰州人的奋斗目标
  煤烟污染是兰州市的第二大污染源。1999年以前,兰州市每年用煤总量超过270万吨,最多时一年燃煤300多万吨。
  为了治理燃煤污染,兰州市投入巨资,实行集中供热,对污染大户进行定产、限产,坚决关、停、并、转,迁了一批工艺设备落后、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并促使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投资20多亿元进行环保技改,从源头上控制了煤烟污染。同时,兰州每年组织1000多名执法人员,坚决取缔街道内乱摆乱设的各种烧烤和饮食摊点,强力整治餐饮业煤、油烟污染。
  2001年11月,作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一部分,涩宁兰天然气管道通至兰州,为兰州调整能源结构提供了千载良机。甘肃省、兰州市开始实施总投资为122亿元的兰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2001年以来,兰州市先后改造燃煤炉灶6000多台,将300多台燃煤供暖锅炉改用天然气和电。2001年和2002年,兰州两年的燃煤量仅为1999年之前一年燃煤量的70%。
  兰州空气中8%的污染物来自含铅汽油燃烧物,机动车辆尾气污染是兰州市第三大污染源。近年来,兰州市强力推广无铅汽油,使全市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降低了10%,使80%的车辆尾气排污实现了达标。
  今年,兰州市政府向市民承诺: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荒山100万亩,改造、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新增天然气用户2.5万户,使城市大气质量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达到85%左右。兰州市市长张志银说:“我们不仅要建设一个繁荣富裕的新兰州,还要建设一个山环水绕、空气清新的新兰州。”
  尽管任重道远,但兰州人相信:让蓝天碧水重现兰州,已经不再是梦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