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接轨大上海 融入国际化——访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市长金德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0
第4版(要闻)
专栏:代表访谈

  接轨大上海 融入国际化
  ——访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市长金德水
  本报记者 何伟
  “朱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言简意赅,时代感强,突出了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特点,是一个实事求是、振奋人心、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好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市长金德水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宗明义。
  “当前宁波发展势头很好,发展意识很强,去年全市实现GDP1500多亿元,财政收入达253亿元。”金德水三句话不离发展主题。最近,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接轨大上海、融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部署。
  他介绍,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宁波与上海地相邻、人相亲、文相通。目前在1000多万的上海人中,与宁波有血缘关系的占到1/3。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消除各自为政的隔阂,“北接上海,东引台资”,宁波主动接轨上海。
  金德水强调,为了更好地接轨上海,走向国际化,宁波已经行动起来。一是交通接轨。以宁波港亿吨大港、目前世界最长的杭州湾宁波跨海大桥和沪甬两地“空中快客”为契机,形成市域内一小时交通圈、对外呈放射状的5条大通道,从而跃居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交通枢纽。二是产业接轨。目前宁波市6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各种合作关系。新形势下,宁波产业接轨上海,一方面错位发展,将制造优势与上海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利用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发挥中小企业机制活、成本低、质量佳的优势,为上海大企业、大集团配套,促进两地产业的联动发展。三是人才接轨。要充分利用上海众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优势,加强合作,借用一大批上海的专家、学者来宁波挂职、兼职、任职。四是旅游接轨。开发旅游资源、发挥旅游特色、提高旅游品位。营造“水清、地绿、天蓝、宁静”的生态环境,把宁波建成上海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对于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金德水代表建议:一是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机构,以统筹该区域的整体发展。二是尽快制定和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总体规划,以优化该区域的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形成区域合作的高效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良性合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