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鄂尔多斯:今日草原富而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6
第8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鄂尔多斯:今日草原富而美
本报记者 吴坤胜
  3年前那场百年不遇的旱灾,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鄂尔多斯高原赤地千里、满目疮痍的惨痛景象,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农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从根本上改善鄂尔多斯的生态环境,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这样的共识,使得鄂尔多斯开始了向生态效益型农牧业的转变,自然植被迅速得到恢复,局部地区呈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而我们选择的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生态建设新路子,带动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步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杜梓位于黄河上中游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就占去了一大半。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的双重危害,使草地生态日趋恶化。鄂尔多斯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之一,不仅危害当地群众的生存,也严重威胁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这些年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市之本’的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使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取得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听了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云峰的介绍,记者驱车到鄂托克、杭锦、东胜、达拉特等旗区,亲眼目睹了鄂尔多斯人民为改善草原生态所付出的努力。
  “禁”出一片草色新
  “你看,那一片草场原来全是明沙,现在草长的都看不见沙子了。过去风刮得人睁不开眼,今年风也小,次数也少了。政府号召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很好。”鄂托克旗沙井镇巴彦淖村牧民张玉珍指着她的草场对记者说。
  片面追求畜牧增长和传统自然放牧方式,导致牧草生长速度赶不上牲畜采食速度,草原严重超载过牧,不堪重负。超载过牧成为鄂尔多斯草原生态恶化的罪魁祸首。
  1999年,鄂尔多斯市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发出禁牧令,将沙化、退化的草原逐步封围起来保护,禁止牛羊等牲畜在禁牧草场里活动,彻底停止掠夺性耕种和放牧,开始了保护草原和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
  鄂托克旗是鄂尔多斯市面积最大的旗,长年干旱和超载过牧,使草场严重退化。从2000年开始,鄂托克旗实施“草牧平衡”战略,在保持牲畜存栏数不变下,降低现有天然草场载畜量。他们其中一个具体措施,就是全旗禁牧、休牧、轮牧和舍饲。
  如今,鄂尔多斯东部4旗区已实行全部禁牧;西部4旗生态恶化的草原和生态项目建设区,也全部实行了禁牧,禁牧草原面积达到2810万亩,占全市草原总面积的33.7%;其它地区实行了牧草生长初期休牧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占草原总面积的61%。
  实施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后,草原植被得以迅速恢复。先行禁牧的东部4旗区,近2000万亩沙化、退化草场得到迅速恢复,牧草覆盖度提高了30个百分点,达60%左右;牧草高度由平均30厘米增长到80厘米,亩产平均干草由30公斤增加到130公斤。
  “移”出一片新天地
  “一年前我们搬到这里后,日子舒坦多了。政府给我们地种,还扶持我们建大棚,养蘑菇,农活不忙时在附近城镇打工,原来种的那些地禁牧后草也长起来了。”在东胜区铜川镇袁家壕移民点,40出头的移民张斗林与记者说起生态移民的好处。
  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东部分水岭,他们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有利时机,从2000年开始实行生态移民工程:把生态植被严重退化地区的人和牲畜迁出来,封育保护草地植被,小面积建设,大面积保护,恢复生态植被。如今东胜区已经有6个镇实施移民工程,共建12个移民点,移民584户、2477人。
  位于高原中部的杭锦旗,生态移民也搞得红红火火。境内的库布其沙漠将全旗划分为梁外、沿河两大地区。梁外地区干旱缺水,草地、耕地沙化严重,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几乎丧失。2000年,杭锦旗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将梁外的浩绕柴达木、依和乌素、塔然高勒、巴音乌素等部分地区农户,迁到生态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沙化的草地也能得到治理。旗里还为迁出来的农牧户提供优惠的条件,统一给移民户盖房子、提供水浇地、建青贮窖等设施,让移民“迁得出,留得住,富得快”。如今,全旗有685户、2652人从沙化、退化的地方迁出,在移民点落户,数十万亩草地得到围封保护,自然生长。
  目前,生态移民工程,已在鄂尔多斯市8个旗区程度不同地实施着。
  “种”出一条富裕路
  “这里的沙子会唱歌。”这句广告词说的是达拉特旗著名旅游景点——响沙湾。如今,响沙湾周围的农牧民变种庄稼为种优质草,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民”。
  达拉特旗是个传统农业大旗。2000年,旗里提出了“生态立旗”战略,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农业结构,把原来的种玉米变为种草。为此,政府部门适时为农民提供了优良牧草品种、饲喂技术和青贮技术,引进了大中小型青贮机械、牧草收获和饲草加工机械。目前,全旗养殖奶牛7万多头、绒山羊70多万只、肉羊50万只,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5%。据悉,今年又有2000多农户种植各种优质牧草46万亩,全旗出现10万农民当“草民”的景象。
  伴随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养而种”、“以草兴牧”的种植业在鄂尔多斯市应运而生。鄂托克旗加强饲草料开发力度,把种草的水浇地扩大到25万亩,针茅、锦鸡儿等几大传统草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干草量增加近一倍;老芒麦、苜蓿等新品种也被农牧民广泛接受,年产饲草料50多万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