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安徽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7
第1版(要闻)
专栏: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安徽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巡礼
本报记者 刘杰
  编者的话:安徽省委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既充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开阔了新时期农村发展思路,又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年轻党员干部。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一项基础工程。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切实做好夯实基础的工作。
  11月9日,安徽省委召开全省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动员大会,决定明年选派6000名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这是继2001年7月选派首批3000名干部到村任职之后,安徽省委采取的又一重大举动。
  第一批选派的干部到基层任职已经两年多了,他们到底干得怎样?最近,在合肥、六安、安庆、淮南市的几个县、区进行采访,在山区,在平原,一条条新修的村级道路,一座座春意盎然的冬暖大棚,一张张心平气顺的纯朴笑脸,一个个成熟自信的年轻身影,一句句信赖感激的真情话语,无不透露着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给农村基层带来的新的生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说,实践证明,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举多得的大事。
  “上访村”变成先进村,村干部成了“主心骨”
  走进肥东县邵桥村杨爱华家温暖如春的钢架日光大棚,看到的是硕果累累的青椒、西红柿。杨爱华今年养了30多头猪,盖起了3个温室大棚,租种了7亩优质粮田,粮多,钱多,他家成了村里响当当的富裕户。
  “这多亏了上边派下的好书记。”杨爱华指着一旁的村支书童庆春说。
  几位村民围拢过来,他们说,以前谁不知道邵桥是出了名的“上访村”,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间,村支委和村委会很不健全,市、县工作组为此多次进驻邵桥村。
  邵桥村“十年无‘两委’”的现象,让安徽省委领导想到了深层次的问题。王太华说,全省70%的人口在农村,相对贫困、后进村5000多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应该怎么做,这是必须从根本上考虑解决的大问题。几番调研,几番商讨,省委决定从2001年起,有计划地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每批3年,6年两批9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进村任职。
  童庆春就是首批3000名中的一员。刚从部队转业的小童,推迟了婚期,一头钻进邵桥村,挨家挨户拉家常。300户人家走遍,26个会议开过,小童明白了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尽快配齐能干事的村班子,为群众办实事。47岁的退伍军人邵友香是种田能手,种田养殖加大棚,每年收入二三万,小童动员他出任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杨爱华不光自家能致富,还热心助人,在小童教育引导下,他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老实肯干的杨昌国被选上村委会主任,人缘不错的杨昌翠成了村妇联主任……很快,一批能致富、有觉悟的年轻人聚集在村支部和村委会周围。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带头发展高效农业,人均收入年年大增,“上访村”变成了先进村。
  六安市裕安区张湾村5年里换了7任村支书,村“两委”人员多达9人。干部人多,心却不齐,两个班子,三套马车,开会坐不到一起来。班子乱,财务乱,治安乱,群众心更乱,“乱得像张湾”成了人们的口头禅。39岁的张远东被选派担任张湾村党支部书记后,搞村务公开,刹歪风邪气,抓计划生育和殡葬改革,件件硬碰硬。如今,张湾“两委”干部少了,干实事多了,风正气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心劲足了,要求入党的多了,以往拖着不交的农业税,现在一两天就完成了。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省委明确要求选派干部的几项任务是“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首要任务。在省选派办了解到,两年多来,全省3000个选派村已有2922个村物色了村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有了高素质的“领头羊”。选派村新发展党员6800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万多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贫困村有了新家底,致富路上迈新步留下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更要理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这是选派干部们的又一个重要使命。
  刚经过今夏淮河大洪水灾害的淮南市凤台县酒东村,一片片废墟上很快发展起了养鸡、养鸭业和双孢菇食用菌生产,给全村带来勃勃生机。36岁的村民李克文说,酒东村老百姓有福气,摊上了个有本事的村支书刘传耀,人随和,有点子,净想着让酒东村快快富起来。
  刘传耀原在凤台县蔬菜办任主任,市场信息多,基层情况熟,进村就抓发展“重头戏”。他说刚进村时,看到沿路几十户上百间的土房子,有的屋顶漏着天,有的墙壁靠棍顶,心里一阵阵难受,暗下决心3年中要让酒东村草房变瓦房。当年大旱,其他地方种不上大蒜,他投入资金买蒜种,一下种了几十亩,每亩收入上千元。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都说“下派干部有本事”。刘传耀却说,哪是咱们有本事,分明是省里有远见,早早地给咱们提供了启动资金。
  刘传耀说的启动资金,就是省里给每位选派干部进村时带的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考虑到选派干部任职的贫困、后进村,大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的难度较大,为了让选派干部能尽快带动村级经济起飞,省里为每位选派干部安排了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4万元,另外每位还有5000元的办公经费。全省整个下来要拿出四五亿元,这对财力较为薄弱的安徽来说是需要些魄力的。省长王金山说:“这个钱该花!咱不光要给贫困村送去明白人,更要送上启动资金。”
  选派干部们还动脑筋,想办法,运用市场手段,用活用好启动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两年多来,全省各选派村共引资、融资2.48亿元,实施发展项目4200多个,3000个村集体平均增收1.9万元,选派村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9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一倍多。
  实践中长才智,对“三农”有了真感情今年27岁的亢冬,是选派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从家门到校门又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他说到长丰县十井村任职,并不是自愿要求来的,没想到进村不久就觉得来晚啦。
  十井村因为过去方圆十里才有一口井而得名。地处江淮丘陵陵脊的十井村因缺水而贫穷,因路孬而没门路。亢冬四处跑资金,动员群众拉石子,苦干几个月修起了七八里长的砂石路,又打出了10多眼深水井,挖成了40多口当家塘,解决了村里吃水、行路两大难题。接着又引进高效农业新技术,动员群众发展优质粮、优质菜。亢冬建大棚摔伤了,村民们提着鸡蛋、水果来看他,感动得他泪水掉到了碗里。他说,老百姓最通情达理,当干部没理由不为他们着想。
  在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法官光彩,是自己要求到村任职的。她说,讲老实话,因为农村生活太苦,自己怕过,也后悔过,但随着一件件群众热切关注的事情办成了,老百姓打心底涌出感激之情。光彩所到的枞阳县将军村,山深路遥,人苦村穷,要办的事情真不少。光彩一趟趟出去跑资金,铺平了通往外界的幸福路,翻新了将军小学校,办起了山野菜加工厂,把法律知识教给外出打工的人。如今再有几个月她就要离开将军村了,村里71岁的老党员孙昌明说:“光支书刚来时,村民喝的是‘硫磺水’,走的是‘跳舞路’,住的是破草房,现在喝卫生水,走平坦路,住新瓦房,这都是她带着大伙干的啊!”
  在安徽各选派村,像亢冬、光彩这样对事业执着追求,对百姓有感情的干部不计其数,90%的选派干部先后受到各种表彰和奖励,只有72名不适合者被撤换。
  为了这批干部的健康成长,省委、省政府和各基层组织都付出了极大心血。省里建立了选派工作联席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成林任召集人,党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每个进村任职干部要先培训后上岗,进村后都有市、县、乡镇领导定点联系,任职干部的原单位也同时把选派村作为联系点,村里工作搞得好坏,与所联系的单位及有关领导的工作实绩挂钩。省里规定,每年对进村任职干部进行年度考核,3年任期结束后进行任期考核,对表现突出、实绩显著、群众公认的干部,明确优先提拔使用。
  不久前,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在旌德县主持召开了到村任职干部座谈会,大家畅谈在农村的亲身感受,普遍感到通过与群众朝夕相处,逐步了解了农村,熟悉了农业,加深了对农民的感情,积累了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可谓是“三年驻村、终身受益”。王明方深有感触地说,可以相信,大批年轻干部到村任职锻炼,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富有活力的基础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