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阅读
  • 0回复

200号,清华人的骄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0
第11版(科教周刊)
专栏:新闻纵横

  200号,清华人的骄傲!
  本报记者 温红彦
  200号是什么号?当然不是门牌号,也不是摇奖号。它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燕山脚下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的代号。
  2月春风里,从200号传出令国人振奋、令清华人骄傲的消息:世界首座投入运行的10兆瓦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满功率并网发电成功!
  一
  还是先说说200号的来历吧。清华大学的师生一直以来都把他们的核研院叫作“200号”。这名号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刚刚站稳脚跟的新中国,在原子能研究领域还是空白,急需建立原子能研究基地。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积极筹备,把这件事当作头等任务来落实。
  1960年,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基地动工兴建,建筑工程编号为200。200号建成后,迎来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第一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他们中间就有现在的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10兆瓦高温气冷堆技术总负责人吴宗鑫、项目总负责人徐元辉……他们当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一群年轻人,一颗火热的心,一腔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在他们手中,200号的科研工作很快有了雏形。
  从此,200号的名字就流传下来。
  清华人喜欢用200号称呼核研院,是因为这里不仅蕴藏着那段激情难忘的岁月,更传续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200号作为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核能研究基地之一,如今已发展为高等教育领域规模最大的科研单位。在10兆瓦高温气冷堆诞生之前,已经有两个令200号人自豪的核反应堆,一个是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国内第一座实验反应堆——901游泳池式屏蔽实验堆;另一个是80年代末“七五”攻关的战果——世界上第一座一体化自然循环的5兆瓦低温核供热实验堆。
  二
  10兆瓦高温气冷堆,是200号历史上的巅峰。
  对于核能来说,安全性是首要问题。因此,研发更安全的先进反应堆,成为核能发展的关键。高温气冷堆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事故发生后,可借助材料的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等自然规律,将堆芯剩余热量安全载出,不会发生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核事故,被称为“无灾害性的核电站”。
  1986年,国家863计划开始启动,当时能源领域就把这一先进反应堆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列入计划。时任清华大学核研院院长的王大中教授,是我国863能源领域首届首席科学家,他勇挑重担,1992年为200号领下研制建造世界先进反应堆的军令状——建成一座热功率为1万千瓦(10兆瓦)的高温气冷实验堆。在科技部、教育部和众多单位的倾力支持下,实验堆终于在2000年12月如期建成并首次达到临界,2003年1月29日,又成功实现了72小时满功率并网发电运行。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它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里程碑的意义在于,这是国家863计划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们自行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投入运行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它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将对我国能源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核能专家说,这件事意味着“中国正处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发展的中心”。
  三
  200号虽坐落在燕山脚下一个叫“虎峪”的偏僻山沟,但在核技术的竞争中却高高站立在国际前沿。
  建造高温气冷堆,完全照搬国外,也能获得国内第一,但不可能国际领先。200号人到底有“要拿就拿世界冠军”的万丈雄心,他们奋战10年,不仅建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堆,而且取得了一批创新的关键技术。
  在取得的一批关键技术中,包覆颗粒球形燃料元件制造技术是高温气冷堆的核心技术。刚刚离任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钱积惠形象地说,这种先进的球形燃料元件,就像我们烧炉子用的“煤球”,而有些国家高温气冷堆的六棱柱燃料元件,就像“蜂窝煤”。如果都是型煤,无所谓优劣,但作为核燃料的元件就大不同了,“煤球”给一个外力就能滚落出来,可在不停堆的状态下随时装卸核燃料,无须像“蜂窝煤”元件那样停堆装卸。这大大提高了核电站的可利用率,降低了发电成本。
  当10兆瓦高温气冷堆刚立项时,摆在200号人眼前的难题便是:到底是买俄罗斯的“煤球”,还是买德国“煤球”的制造技术,经过多次论证,大家决定还是动手攒自己的“煤球”,因为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掌握这项核心技术。技术总负责人吴宗鑫教授说:“创新是灵魂。搞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把创新性的知识产权紧紧握在我们自己手中。”200号人一向这么要强。
  吴宗鑫教授常常说,建造10兆瓦高温气冷堆,真是“十年磨一剑”。一位科研人员半开玩笑地纠正道,应该是“十年磨一球”。
  当年,863计划能源领域的决定是英明的。今天,当模块化球床高温气冷堆开始受到国际核能界重视时,我们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跨入这个领域的前沿。如果我们也迟至今日才起步,那只能永远处于追赶或落后状态中。
  四
  200号院子里的树木,几乎都是柏树,它象征着200号人的坚韧和沉稳。微风过处,柏树飘来阵阵清香,更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宁静。
  200号是拒绝浮躁的,建院初期就形成求实的作风。早在建设901游泳池式屏蔽实验堆时,他们就提出“分步多次实验,总体一次成功”的指导思想。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精神又指导着他们建成了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如今,在建设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的过程中,他们仍然秉承着求实的作风。无论是坐了40年冷板凳的第一批开拓者,还是新来的年轻人,都能耐得住寂寞,实验一做再做,设计一改再改,加工制造一丝不苟,安装调试精益求精,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0兆瓦高温堆是综合性极强的工程项目,由20多个系统、几百个设备组成。这就要求所有人员都要具备团队意识,众志成城。10兆瓦高温气冷堆,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大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一个个节假日,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们的项目负责人徐元辉,到外地联系工作时,累得几次晕倒,回京后一声不吭。60多岁的人了,干嘛这样拼命?他们心里清楚,这项863任务非同小可,完成了,可以使我国跨入先进反应堆研究者的行列;完不成,会影响学校和国家的声誉;出了问题,便会影响整个核能事业的前程。
  在10兆瓦高温气冷堆成功运行的汇报会上,与会者每人获赠一枚直径6厘米的1∶1的“煤球”模型。手托着这沉甸甸的石墨球,与会者无不肃然起敬,人们仿佛触摸到10兆瓦高温气冷堆精细的质地,掂量出200号科研人员高贵的品格。
  所以说,200号,不是一个普通的序号,它是求实创新的缩影,是团队意识的象征,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10兆瓦,也不是一个平常的数字,它是我国先进核反应堆迈向产业化的前奏,是世界核技术领域的一个高峰。(附图片)
  题图: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关键设备压力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