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家庭道德教育处境尴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0
第11版(科教周刊)
专栏:

  家庭道德教育处境尴尬
寇佳婵
  每到寒暑假,家长们最热衷的莫过于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或请家教给孩子补课。然而,家长们在不惜代价地给孩子“知识进补”的同时,是否想到过孩子可能正处于严重的“营养不均衡”状态中?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家庭道德教育处于尴尬境地,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教育观念亟待更新。
  家长重智轻德,孩子问题多多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大幅度持续增长。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智育投资。然而,对道德教育的忽视带来的青少年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成人社会中的某些道德失范问题不可避免地给儿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对因不科学的道德教育引起的青少年成长问题表示忧虑。她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与重知轻能,家长对儿童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使相当一部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基本生活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明显不足,难以具有健康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问题亟待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承认德育重要,难在“知行统一”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德育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然观、道德观,从而建立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我国有3.2亿个家庭,这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只有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并给予科学的引导,才能使孩子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然而,有专家统计,85%的家长承认在家庭教育中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但同时也承认自己教育孩子时,对智育方面的关注大大超过德育方面。家长们认为,德育并不存在量化的标准,而分数是可以量化的。当今社会对学历的重视,使得他们很难做到“知行统一”。
  更新观念先行,辅以社会支持
  常有家长参加过一些家庭教育讲座后受到很大触动。当场表示一定会扭转落后观念,改变自己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一回到家中真正面对孩子时,就还是老一套。因此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专家指出,搞好家庭道德教育,更新观念是关键。家长固有的观念不转变,多高明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都无从谈起。
  同时,在追求高升学率的压力下,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中存在误区,片面强调智育,使得很多学校并没有起到正确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社区是指导家庭教育的另一主要力量。北京市石景山区多年坚持“社区指导家教”模式,创办社区家长学校,收到很好的效果。但目前社区指导家教的形式并不广泛。加强道德教育需要学校、社区的多方面支持,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