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0
第13版(专页)
专栏: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四川省宜宾市市长 刘捷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构成宜宾区域开发的综合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进、区域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具有突出的竞争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宜宾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宜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加快发展的十分难得的机遇:一是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增大对西部建设的投入;二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即将开工,以及筠连煤田煤电路资源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将在宜宾形成;三是长江河道的整治、峨宜铁路的建设、一级机场的兴建,宜宾将形成川滇黔结合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努力将潜在机遇变成现实机遇,将严峻挑战转化为发展动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集聚生产要素,推进宜宾跨越式发展。
  一、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宜宾市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宜宾将全力推进交通、通讯、能源、生态等领域的项目建设,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保持投资拉动的强劲势头。要加快推进资源开发型项目和优势企业主业扩张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投融资新机制,积极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多方面增加建设投入。
  二、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增强经济竞争力。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建设农村,特色化致富农民”的思路,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构建以市场为核心的农业专业化、产业化格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推动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无公害生产转变,不断提高优质产品率和商品率。
  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强化和提升“五大产业链”,围绕饮料食品、化纤、建材、林竹纸等优势产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培育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新的增长点。积极扶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专、精、特、新、优”企业。充分利用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的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形成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
  提升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指标体系要求,推进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川南旅游环线,整合旅游资源,创新运作机制,深度开发“万里长江第一城”等五大旅游品牌,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金融、证券、保险、电子商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
  三、实施大城市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完善城镇体系。要以打通市域对外交通通道为重点,加快以市内骨架网络工程、联网工程、乡村通达工程、城市环线工程为核心的交通通道建设,构建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大城市管网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组团和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城市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以产业发展为依托,逐步把小城镇建成农产品加工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农产品集贸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城镇体系。
  积极推进城市经营。以全新的方式运作资源,以全新的手段经营资产,实现由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管理并重、以资产运作为主转变;由计划管理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由多头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由单纯的土地管理向经营、监督和服务转变。
  四、深化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深化农村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改进农业投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面向“两个大市场”,统筹城乡就业。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财政改革,加强财政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国有资产监管。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实施“环境兴市”战略,实行投资发展环境建设责任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优秀产品。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特别是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资源性开发项目等领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