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阅读
  • 0回复

奋力推进新跨越——访四川省宜宾市市委书记李敦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0
第13版(专页)
专栏:加快发展 增创优势

  奋力推进新跨越
  ——访四川省宜宾市市委书记李敦伯
  本报记者 郑德刚
  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的四川省宜宾市近年来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业绩,记者就当地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共宜宾市委书记李敦伯同志。
  记者:“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这些桂冠从历史、区位和经济等方面凸显了宜宾市的特征和优势。宜宾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丰富而深邃的人文历史资源,成为宜宾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生生不息的养料。那么宜宾人文历史资源的特质是什么?
  李敦伯:金沙江和岷江挟奔腾澎湃的气势,汇成浩浩长江日夜东流,繁衍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又一血脉——长江流域文明。在这三江交汇处,也孕育成2180余年熠熠生辉的西部明珠——宜宾。宜宾在秦以前,已经成为当时拥有先进农耕文化的僰人的活动中心,建立了“古僰侯国”;秦汉时通西南凿“五尺道”起始于此,宜宾成为万里绵延南丝路的桥头堡,农医商戍汇聚于此,成就了早期城市文明的雏形;3000多年的酿酒史和酒文化,使宜宾成为誉满天下的“酒都”;全国最大的原始绿竹公园蜀南竹海,碧波荡漾,起伏于宜宾的山山岭岭之间,沐浴乌蒙山脉的清风明月、夕岚晨辉,宜宾茶叶品质优良,“千年茶乡”宜宾的功夫红茶、绿茶早就闻名遐迩。僰文化、南丝路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这“五大文化”承祧绵延,交相辉映,铸成宜宾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的骨架和灵魂。早在1986年,宜宾即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受大江之洗礼,秉承大山之气魄,宜宾文化被赋予了襟怀开阔、一往无前和淳朴稳健、温婉有致的双重品质。这种品质孕育成“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团结拼搏、自强争先”的当代宜宾精神。改革开放的春风乍起,宜宾即刻成为改革开放的热土、创业发展的沃土、居家旅游的乐土。
  记者: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宜宾市怎样围绕这一宏伟目标,规划自己的发展蓝图?
  李敦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十六大胜利召开之后,宜宾市委召开常委会、常委扩大会和党员干部千人大会,反复学习、深入理解、全面领会十六大精神。在学习中统一思想、寻找差距、坚定信心,在学习中谋划发展。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宜宾的跨越式发展,宜宾市委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宜宾发展的总体目标:“头5年强基,再5年突破,后10年跨越,实现翻三番。”确定了确保实现的三大阶段性目标:到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在199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0年,初步建成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金沙江水电资源综合开发的依托城市、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赶超当年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在20年里国内生产总值“翻三番”,这一目标是十分鼓舞人心的,同时从宜宾目前发展水平来看,困难也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但宜宾人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上肯定充满了信心。请问支撑这种必胜信念,有什么现实的基础和具体的措施?
  李敦伯:第一是宜宾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宜宾开始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嬗变。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从1989年的3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58亿元,年均递增10.4%,经济总量由四川省的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这是这些年宜宾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实现新跨越的发展基础。第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现实机遇。宜宾是国家确定的金沙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的依托城市和西电东送的综合能源重要基地,处于长江上游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位置,也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重要西部增长极。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将为宜宾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未来20年内,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大型水电站、筠连煤田、黄桷庄火电二期工程、川南灌区建设、乐宜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将先后上马,为宜宾的发展注入巨大的推进力。第三是宜宾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这些年宜宾的发展得益于宜宾的率先改革、锐意进取。宜宾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改革创新的步伐。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改革开放的热潮和跨越发展的热潮。从具体的措施上讲,我们已经确定了“五个面对”的战略措施。一是面对我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的实效,进一步深化、完善和突破,增强我市加快发展的动力。二是面对壮大县域经济的新任务,进一步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的空间。三是面对我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预期的机遇变为真正的机遇,将潜在的机遇变为现实的机遇,将严峻的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四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使宜宾成为生产要素集聚的“洼地”。五是面对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记者: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宜宾新跨越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瞄准宜宾未来20年的宏伟目标,宜宾将如何进一步做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李敦伯:我们要在工业上拓展延伸“五大优势产业链”,农业上构筑“五大特色产业带”,旅游上打造“五大旅游品牌”,这样来构筑高效益、低成本的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工业的“五大优势产业链”是饮料酒业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纯棉维卡纤维产业链、能源产品产业链、林竹产品产业链。我们将突出制度、科技两个创新,着力结构、环境两个优化,做强宜宾的工业。农业的“五大特色产业带”是百里绿色长廊、百里优质水果带、百里优质稻种植带、百里农业综合开发带、百里环形绿色畜禽养殖带。我们要通过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建设农村、标准化组织生产、特色化致富农民的路子,做强宜宾农业。“五大旅游品牌”是“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城市旅游品牌、“蜀南竹海天下翠”的自然风光旅游品牌、“石海洞乡天下奇”的地质旅游品牌、“僰人悬棺天下谜”的历史旅游品牌、“神州琼浆五粮液”的企业文化旅游品牌。通过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促进产业互动,打造中国西部最优人居环境,从而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宜宾集聚,全面提升宜宾的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附图片)
  宜宾南岸文化广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