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实干兴莆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7
第2版(要闻)
专栏:

实干兴莆田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初冬时节,行车兴化湾畔,看到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规模浩大的秀屿港福建液化天然气(简称LNG)总体项目接收站填海工程全面动工;数码相机生产基地正在兴建……今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委、市政府把“高举发展之旗、攻克发展之关、做好发展之事”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以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经济发展。
  一封群众来信,引发“撑杆跳高”比赛
  莆田是沿海城市,人口占全省9%,但到去年底,其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外贸出口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只占全省总量的3.9%、4%、4.9%、4.4%和6.2%,国内生产总值全省倒数第一!摆在新一届莆田市委、市政府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发展。
  “我市经济总量小,没有大型企业,没有机场,也没有铁路,夹之于福、厦、泉三市之间,基础设施却远没人家好……建议市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搞重复建设,不搞短期行为,不与民争利。抓好一批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大项目!”今年7月底,莆田市委四届八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漳州师院莆田籍大学生许新飞投书市委。捧着这封信,新任莆田市委书记袁锦贵一连读了6遍,并念给所有与会代表听。他说:“许新飞的建议给我们出了个好点子。他给我们打了个比方,发展是一次‘撑杆跳高’,项目则是那根‘撑杆’,能否跳得更高,项目是关键。”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变成了莆田人的共识,“撑杆跳高”比赛在全市展开。条件不如人家,项目该如何争取呢?莆田市委总结出了“三头六臂”招数:“三头”,即抓好“老大”国有企业,努力引进国企的上下游项目;抓好“老外”,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抓好“老乡”,吸引在外莆田籍乡亲回乡投资置业。“六臂”,即在招商引资中充分体现“情感、诚信、服务、保护、多予、少取”。
  随着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启动,眼下莆田市共有147个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为74.7亿元,项目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个。今年,该市总投资超过270亿元的21个重点前期工作项目,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月,全市平均每个月新增5家规模企业。另外,该市还储备项目278个,总投资552.55亿元,其中已入选2003—2007年全省重大储备项目的有27个,总投资145亿元。
  一场宣讲调研,转变作风解难题
  去年,莆田市城厢区霞皋、山牌两村百余群众以建在该村附近的马涨山新殡仪馆“不吉利”为由,上访告状。一时间,马涨山的建设工地上纠纷不断。今年8月,一场台风即将袭来,到任没几天的袁锦贵紧急部署,可电话打了一圈,很多部门主要负责人已回家。事后调查得知,去年莆田市曾作过大面积行政区划调整,很多处级干部工作在一地,家却在另一地,干部逢周五驾公车回家过周末,下周一返回工作岗位。
  “马涨山事件”,“走读干部现象”……一桩桩棘手的难题该如何解决?
  就在此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福建全省展开。莆田市委抓住这一机遇,结合宣讲,大兴调研。自8月11日起由所有市委常委带队,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调研团,分赴10个市直系统、大型企业、学校及5个县区开展巡回调研宣讲活动。
  根据广大干群的倡议,莆田市委要求,今后包括市委书记在内的所有干部,除双休日外,平时都要住在工作地。每周六早饭后才能离开莆田,周日下午必须回到莆田,有重要工作则不能回家。在此后召开的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莆田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职必须在岗,有位必须有为;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在全市营造崇尚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
  随着作风建设制度化,项目“一票否决”制在全市推开,“用发展来树立形象,用发展来考核干部,用发展来凝聚人心,用发展来克服困难,用发展来化解矛盾,用发展来解决问题”的观念深入人心。今年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57.91亿元,同比增长23.5%,速度位居全省前列。
  一条致富路,深入基层解民忧
  国庆长假期间,莆田市委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路颠簸来到海拔660米、偏僻的东海镇坪洋村。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莆田市最穷的山村,22公里的崎岖土路是该村连接山外的唯一一条路。像坪洋村这样的贫困村在莆田还有很多。闽中山区有丰富的资源,因为没路,只好守着富山吃穷饭。而且每到夏季多雨时,山路经常出交通事故,致人伤亡。
  群众利益无小事,道路不通畅、不安全的问题深深地印在莆田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的脑海中。一场边远山区行政村公路建设会战在全市迅速拉开。为了能让群众有路走,走得安全方便,莆田市还投巨资在全省率先建设乡村客运体系。今年以来,莆田相继成立了4家农村客运公司,逐步增加运力、营运里程和覆盖人口,到10月底,全市881个行政村中已开通乡村客运的有69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8.3%,全市80%以上的农村群众可以乘上舒适安全的公交车。
  安全便捷的乡村公路,让莆田山区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11月1日,坪洋村的出山水泥公路正式开工,预计明年春节前,全村4000多名群众就可从此走上平稳安全的“致富大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