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关爱民生当固本——代表、委员谈促进就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4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聚焦

  关爱民生当固本
  ——代表、委员谈促进就业
  本报记者 白天亮 王比学 盛若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最大的生活保障。扩大就业,不仅关系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这一条,得到代表、委员们的一致欢迎。他们关注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急就业困难群体所急;同时也关注着国家就业政策的完善,为促进就业积极献计献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减少贫困的根本途径。”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的叶维祯委员这样认为。她列举了一组数字: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新增劳动力将升至峰值,加上现存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将达到2200多万人。而当前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为800万个,年度缺口达1400万个。此外,我国农村还有近1.5亿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尽管政府用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逐年增加,但“低保”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救助、救济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贫困,关键在于通过就业,让老百姓有饭碗。”
  经济学家吴敬琏委员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关注。他说,中国目前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但这个数字并没有把农村的低就业人口考虑在内。我国人口总量大,农村还存在着严重的隐性失业,就业将是个长期难题。
  昆明医学院的李玛琳代表说,就业不仅是解决生活来源的问题,它还是人们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当前劳动力供求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并存,新增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矛盾正在加剧,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促进就业应强化政府责任
  “新增就业”首次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代表们认为这标志着政府工作的一大转变,从以往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增长和就业两者并重,更强调了政府的责任。
  来自青海的蒲文成委员说:“有约束就会有压力。这次‘两会’结束后,各地政府都会把‘新增就业’指标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会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出台,这是老百姓的福音。”不过,他也指出,促进就业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长期任务。他建议将政府开发就业岗位的责任由目前的“道义责任”、“行政责任”上升为“法律责任”,通过立法将促进就业的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圣明代表说,虽然扩大就业根本在于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仍不可忽视,例如如何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如何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等。他认为,在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这三个重要途径中,应重点强化政府在促进就业上的责任。
  当前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存在的大量就业歧视行为也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王平委员说,一个健全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最有利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应发挥其“维护公平”的功能,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减少歧视、规范市场、健全保障,以促进就业,特别是帮助那些困难群体就业。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许多代表认为,安置就业毕竟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劳动者自己去创业。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一批人就业。鼓励创业是一种更主动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做法。
  林毅夫委员说:“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从长远看还是要创造条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人们去创业,特别是创办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他谈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增、转移的2.5亿劳动力,85%以上都被中小企业所吸收,而中小企业很多都是老百姓自己创办的。全国的个体私营企业更是吸纳了约8000万从业人员。
  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当前还存在体制陈旧、观念落后、政府职能转变慢等现象,制约了老百姓去创业。在一些地方,一个小企业刚起步,常常会遇到名目繁多的税费,企业长不好、长不大,使老百姓对创业失去热情。政府只有转变职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让老百姓放心创业。
  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代表说,政府一定要大力支持人民群众自主创业。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要让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