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春耕正在各地陆续展开,农资质量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农资打假勿松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9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春耕正在各地陆续展开,农资质量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农资打假勿松懈
杜海涛 夏珺
眼下,春耕正在各地陆续展开。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农资市场货源充足,价格稳定,但农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目前在部分地区已经发现不法商贩生产、销售过期和国家禁用农药,以次充好、以假充好、以假充真,或者利用广告等手段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农资打假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
  近年来,农资市场出现的制假售假现象,给农民利益造成巨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两年间,全国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14万多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21亿元。目前,农资市场秩序虽有好转,但假冒伪劣现象并未绝迹,再加上农村市场分布零散,监管体系还不健全,在不少地方还存在一些死角,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逍遥法外,继续从事制假售假活动;在一些秩序好转的地区,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制假售假行为也有“死灰复燃”之势。所以,农资打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春耕时节是农资打假的关键时段,机不可失,有关部门应抓紧工作,确保农民用上优质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为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打下基础。
  加强市场监管是农资打假的基础性工作。工商、质检、供销、公安等部门应协同作战,增强打假力量,完善监管机制,合力织就一张疏而不漏的“网”,将假劣农资从市场上清除掉。要防止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从中作梗,坚决打掉制假售假的“保护伞”。
  大力推进农资流通渠道建设,不给制假售假分子可乘之机。逐步改变分散进货、分散销售的陈旧营销方式,鼓励并扶持有一定实力、合法经营的农资企业通过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农资超市等经营业态,建立起统一购进、统一配送、保质销售的为农服务网络,提高优质农资的市场占有率。
  农资打假,组织是基础,法规是保障。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不断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为农资打假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我国已制定或进一步完善了农资监管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40余部,操作性已大大增强,为农资打假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