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正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连环画拍卖会上,人们发现在收藏市场里 小人书扮演“大角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9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正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连环画拍卖会上,人们发现在收藏市场里
小人书扮演“大角色”
新华社记者 王攀
  面对着2003年首届全国连环画拍卖会上铺天盖地的“小人书”,从新疆乘飞机赶到广州拍卖现场的何海说自己羡慕得“口水直流”。
  3月15日下午的拍卖会上,一位广州市民付出320元购买了河南省收藏协会连环画专业委员会会长强者从河南带来的7本总面值5.56元的连环画。而另一本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徐燕荪的《黄巾起义》在底价400元的情况下以4500元拍出。
  曾是文学产品匮乏年代的主要精神食粮的“小人书”,如今成了拍卖市场上的“大角色”。在拍卖会上,100多名爱好者拿出106套连环画进行拍卖,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则聚集在不足400平方米的拍卖场上展开激烈的角逐。
  连环画在中国出版史上曾占据重要位置。《连环画收藏》报的主编强者介绍说,早在1908年,上海一个书店就根据当时民间流传的、附有大量插图的章回体小说编绘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连环画。“小人书”在新中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东省出版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李建威回忆说,由于当时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国家领导鼓励教育工作者利用连环画普及知识、教育民众,包括王叔晖、刘继卣等著名国画家在内的一批画家成为当时创作的主力,贺友直、顾炳鑫等连环画家也是从那时起将连环画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连环画从市场上消失了。由于经济发展、文化市场的高度繁荣,已经摆脱了文盲时代的中国人对“小人书”逐渐失去了兴趣。再加上创作人才老化、成本上升,大多数出版社和书店都停止了连环画的出版。
  当时出于对连环画美术技巧的推崇,一批美术专业出身的连环画爱好者开始在小范围内欣赏、研究、交换连环画,并且出版刊物交流信息。到90年代中期,甘肃、陕西、吉林、广东等地都成立了协会。在协会的推动下,许多出版社开始重新出版“小人书”,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我国各地也纷纷出现收藏、拍卖连环画的市场。
  新版连环画售价高昂,一套《三国演义》可以卖出近200元的高价。最吸引顾客的主要是那些创作于五六十年代、著名画家执笔绘图、以改编中国古典名著为主的一批经典连环画。对于收藏市场来说,一些由著名作者改编绘画、存世量小的连环画受到他们的追捧。李建威介绍说,在拍卖场上,作者、出版日期、版次、印量、品相是收藏者最重视的问题。“那些出版年代早、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保存完好的连环画比较容易被市场接受。另外,各地爱好者的口味也不一样,26册全新的旧版《水浒》在澳门拍出了6万元的天价,而台湾地区的‘连迷’更喜欢收藏介绍武术功夫和地理常识的旧版。”
  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相信连环画将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儿。“因为伴随着连环画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现在正当壮年,对儿童时代心爱之物的眷念之情使不少人愿意购买这些连环画,而他们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它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