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蓄清排浑”除泥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7
第7版(人与自然)
专栏:

“蓄清排浑”除泥沙
  我国专家在水库的泥沙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1960年建成的三门峡水库,一度因泥沙大量淤积,在短短4年间就损失库容62%,最终形成一个泥库,以至抬高上游水位。所以,很多人都担心,三峡工程建在年输沙量占世界第四位的长江干流上,会不会重演三门峡的悲剧?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专家就开始了针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随后,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全国范围内的水库泥沙问题进行调查,并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武汉建立了三峡坝区泥沙模型。另外,上个世纪60年代对三门峡工程泥沙处理问题的研究,以及随后对葛洲坝枢纽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和处理,都为三峡泥沙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实践经验。1983年后,全国的泥沙专家对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展开了全面研究。
  经过长时间、大量的模型试验,半个世纪的艰苦研究,泥沙这一关系到三峡工程成败与效益的最后一项主要技术难题,已从科学的层面上基本清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专家们总结出用“蓄清排浑”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水库的泥沙问题,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每年6月—10月汛期把大量泥沙排放出去,每年11月—次年5月枯水期再把清水蓄在水库里。在泥沙多的汛期一般不蓄水,在泥沙少的季节蓄水用于发电和航运。但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大洪水时要拦截洪峰,这样就会把一些泥沙留在水库内。科学试验证明,三峡水库运行100年后,水库防洪库容还会保留86%。所以,泥沙对三峡工程影响不大。
  三峡水库的末端在重庆,末端的泥沙淤积会影响航道。在蓄水、运行过程中将加强监测,掌握泥沙的运动规律,合理调度,同时采取工程措施整治河道,改建港区,必要时进行人工疏浚。最近,我国已经决定在宜宾以上云南和四川交界的地方,再修建一批大型水库。十几年以后,这些水库可以把50%的泥沙拦在上游。另外,还将在长江上游地区大量植树造林,加强植被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从根本上解决泥沙问题。(附图片)
  工人们在打捞水中漂浮物,为三峡水库“保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