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踏实创新的鸿篇巨制——读六卷本《中国人口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7
第8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重点新书

踏实创新的鸿篇巨制
——读六卷本《中国人口史》
戴鞍钢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很久以来,却没有一部资料翔实、视野开阔、剖析深入、论述精当、详细地研究中国人口历史发展进程的学术专著。这与学术发展的要求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可喜的是,这一空白已经填补。葛剑雄主编的六卷本、四百万字的《中国人口史》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全部推出。这部新著充分吸收海内外前人成果,集各卷作者多年的研究积累于一炉,重点研究了自先秦至1953年各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调查制度、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分布、人口与社会同历史的关系,兼及人口结构、婚姻、家庭、生育、人口素质,还有影响人口变化、分布、迁移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因素,体例严整,内容宏富,新见迭出,是集中体现中国人口史最新研究成果的标志性著作。
  学术研究,贵在求真务实。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在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的显著变化,都会对区域及全国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研究历史上的人口问题,必须掌握翔实可靠的数据。而中国历史人口数据,除了因传抄产生的错误以及数据的脱漏外,还因统计制度在各不同时期的户口登记对象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理解上的错误。此外,还有一些王朝没有户口数据流传下来,即或有,在各区域各时段的分配上也极不平衡。因此,要利用人口数据,首先需要对人口数据做考证,而要考证人口数据又首先需要搞清各时期的户口调查统计制度,加之资料的残缺,人口史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各位作者迎难而上,潜心钻研,广征博引,缜密思考,取得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性成果。诸如:大量参据敦煌吐鲁番文书和墓志资料,相互印证,用以认识唐代一般民户家庭规模,并且完成了一定区域和时段内的性别比例、人口寿命以及城乡结构与职业结构的重建;从考证宋代户口数据中获得新发现,首次提出宋时户口汇总发布系统的命题,成为理解现存宋代户口数据的关键;第一次以府为单位,进行明洪武时期全国人口数据的重建,成为估算明崇祯时期分省人口数据的基础;在形成清代六个标准时点的全国分府分地区人口数据库的基础上,逐一论证各省会城市人口数量,重构了清代城市人口体系;主要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通过扎实的微观研究,重建1936年和1946年的全国人口数字,为认识20世纪以来中国人口模式的转变,首次提供了系统的事实依据。这些都是有突破性的学术贡献。
  严谨的实证研究,为理论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的导论部分,统合全书,高屋建瓴,对构建中国人口史的学科理论框架,首次作了系统的深入的探讨。明确了中国人口史的基本内容,应涵盖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再生产过程、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以及人口理论、思想和政策。并对中国人口史若干规律提出了新的认识,包括纠正中国人口发展存在“周期和周期性”的传统观点,认为从20世纪开始,中国的人口数量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征,但目前还无法证明它的周期性;指出中国历史上自身的人口压力,从来没有成为向外扩张的原因,那些增长的人口都是依靠本国生产的食物供养的,中国的人口数量从来没有构成对外部世界的威胁。
  恪守学术规范,充分尊重前人的成果,也是这一著作严格遵循的原则。各卷之首均有学术史的回顾和总结,凡海内外同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论著,对其贡献及有待完善处,作者都有公允的评述,有的是赞同,有的是在赞同基础上的补充论述,有的则是商榷和争鸣。对自己以往研究中的疏漏,作者也不回避,而是依据新的资料或研究,坦诚地揭示和纠正。这种勇于自我纠误的气度,体现了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是应该倡导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