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精品书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7
第8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精品书摘

精品书摘
  在过去二十三年里,中国的经济一直居于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地位。这对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了不起的业绩。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巨大规模,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经济龙头之一……
  中国的成功经历值得大书特书。她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战胜种种破坏发展的环境威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沙漠的扩展、地下蓄水层的损耗、宝贵土地的非农业使用,都是构成这一类威胁的因素。
  ……
  在交通运输方面,中国至今还未能实施适用于自身国情的做法,而是仿效了西方工业国家的模式,即集中种种资源、营造以汽车为中心的交通动输体系。大量的轿车会以道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的形式占用土地,而地面一经铺上沥青,便无法用于食物生产。如果中国真的达到了日本目前的平均每两人拥有一辆小汽车的水平,其汽车大军便会从当前的一千三百万辆,扩大到六亿四千万辆。如果有人觉得,这样的数字未免大得不可能实现的话,不妨回顾一下已经出现的种种事实,就是中国已经在钢铁、谷物和牛羊肉的产量上超过了美国。
  不妨设想中国每辆汽车的占地面积会与欧洲和日本一样,那么六亿四千万辆小汽车的大军,将会导致近一千三百万公顷的土地被铺覆,而其中的大部分很可能会取自粮田。这几乎相当于为中国提供主要粮食的稻田总亩数——二千八百万公顷的一半。
  汽车与谷物争地,正在向贫富之争的方向演化:一方面是买得起汽车的人,另一方面是为挣得基本食物而心力交瘁的人。如果中国选择大力发展现代化水平的城市轻轨铁路系统,并辅之以自行车代步的交通手段,她的前景会更为乐观。这样的交通体系,会以最少的能耗,实现最大的运量,而导致最轻的污染,并将对土地的占用量降至最低。
  ……
  中国正崛起为世界的经济龙头。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要想有效地发挥这一作用,就需要在重要领域做出正确的决策,其中包括在能源开发、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诸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保证中国有光明的未来;而一旦决策失误,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破坏因素。
  ——摘自《B模式》(莱斯特·R·布朗著、林自新译、东方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