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五位农民护宝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0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陕西农民挖土挖出了27件西周青铜国宝,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文物是国家的,赶快向文物部门反映!”请看他们发现并保护这批国宝的感人故事——
五位农民护宝记
本报记者 孟西安
  前不久,27件西周青铜国宝亮相中华世纪坛,发现并保护这批国宝的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5位农民用平时握镐拿锨的大手,拿起金色的小剪刀,为展出开幕式剪彩。记者再次采访了这5位农民。
  “到首都北京看看,是俺们一生的愿望,没想到今天实现了!”佩戴大红花的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王勤宁和张勤辉5位农民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记者问:你们村出了多少宝?这批青铜国宝是怎么发现保护、上交给国家的?
  王宁贤、王明锁:我们家乡所处的宝鸡市和眉县,是西周青铜器之乡,解放后在我们村多次出土了国宝级的珍贵文物。这次俺村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器,专家们说,价值大得很。
  王拉乾:1月19日下午,天气晴朗。我与王宁贤、王明锁正在村北坡上挖土,王勤宁和张勤辉在崖下用拖拉机运土。我正在抡镢头挖,突然听见“嗵”的一声,发现土层里挖出个鸡蛋大的洞口。
  王明锁:我一看不禁喊道:是文物!忙把崖下的王勤宁和张勤辉叫上来看。他们一看,也都认为是文物。怎么办?我们5个人一起商量。我说:文物是国家的,赶快向文物部门反映!大伙也都同意,并说要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
  王宁贤:我家里有电话。我就赶快下崖往家里奔。路上碰见我弟弟,弟弟问:哥,啥事你这么急?我没吭声直往家中跑,打电话向市里报告了情况。
  王明锁:我们想把洞口再挖大点看看,但一商议说不行,窖口打开了,里边的东西数量就说不清了,咱们还是把洞先用土块掩盖起来。为了避嫌,由拉乾、勤宁、勤辉3人到离洞口30米外的地方看守。
  王宁贤:大约等了半个多小时,县文化馆和市文物局的同志相继乘车赶来。
  天刚擦黑,大家搭梯子,架灯光,开窖口,运文物,把27件国宝轻轻地从崖坡的窖中搬出来,人抬绳吊,一个个稳妥地装到两辆面包车中,当晚安全运送到县文化馆,随后又送到了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珍藏。
  记者问:这批文物价值连城。有人说,只要你们私分一件文物就够你们吃几辈子,文物全部交给国家了,难道你们不后悔吗?
  王明锁:有什么后悔的?文物本来就属于国家的,本应交给国家!
  王勤宁:《文物保护法》里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王宁贤:记者同志,你问我们怎么对《文物保护法》这么熟悉?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家乡是青铜器之乡,市、县文物部门经常来宣传《文物保护法》,还经常把出土的青铜器拿到村里展览。再说,我自小左臂残疾,国家发了“残疾证”,给我多方照顾。我一辈子没给国家做什么贡献,这次发现文物及时向政府报告,就当我对国家做点贡献吧!
  王明锁:有人对我们说,这批文物估计价值过亿,这回省、市文物部门才给你们每人奖2万元,不少吗?我说,不少。我们5人每年拉土能挣3000多元,这一下就奖给咱2万元,够俺干好几年了!
  张勤辉:这次发现文物,我们5个人没有一点私拿、私分的念头。3月4日我们受奖那天,村里和四邻近万名乡亲前来庆贺!上级领导给我们5人披红戴花,发了荣誉证、奖金。你看保护国家文物多光荣,要不然,我们哪能来逛北京城呀!
  记者问:你们护宝献宝有功,国家给你们表彰,现在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愿望和打算?
  张勤辉:名利是身外之物。我最关心的是我们宝鸡市、眉县和杨家村的“名气”和发展。我们宝鸡有法门寺等旅游胜地,欢迎来投资、旅游。宝鸡和眉县发展了,俺们杨家村才能发展,俺们农民也能沾上光啊!
  王宁贤:受奖那天,我妈别提多高兴了。奖给这2万元钱,我准备用于发展养殖业,带动左邻右舍共同致富。
  王明锁:我将继续当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员,同一些破坏、倒卖文物的不法分子作斗争。记得去年10月的一天夜里,我们发现村前坡上有灯光闪动,我就与宁贤、勤辉前去查看。盗墓贼见势不妙就逃窜了。
  王勤宁:我村地下肯定还有不少文物,今后在挖土时一定要精心,发现文物要立即保护好上交国家。为了保护好地下的国宝,乡亲们建议政府把我们这里设为文物保护“特区”。
  王拉乾:乡亲们都说,如果能在村里建个小小的青铜器博物馆,再搞个文物复制厂,吸引更多人来村里参观、买文物复制品,那俺们村就能更快奔小康,俺们也有个固定收入了。我想,国宝一定会给俺们村和乡亲们带来好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