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净化农资市场 维护农民利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0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者的话

  净化农资市场
维护农民利益
  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极低、化肥肥效差甚至根本就不是肥料、“农药”不杀虫、农机开不动等农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稳定,绝不是一件小事。
  每年备耕时节,各地都要对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但假劣农资依然时不时地坑农害农。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造假售假者为牟取暴利,手段更加巧妙,活动更加隐蔽,他们或集中生产、分散包装、异地销售,或开设地下工厂,使用假冒商标和包装进行销售,甚至以进村入户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管理者对造假售假手段出现的新变化,缺乏研究,没有制定出很好的应对之策,难以从源头上打假或有效进行市场管理;更有地方保护主义推波助澜,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为由,对当地有些乡镇企业生产的劣质产品,听之任之,甚至公然在打假行动中作梗。加之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缺乏识假、辨假进而拒假的知识,极易上当受骗。一旦受害又因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大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年复一年进行的打假行动,仍留有死角,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假劣农资得以生产、销售、使用的环境。这些问题不解决,假劣农资就不会绝迹。
  深受假劣农资之害的农民朋友,对制假售假活动深恶痛绝,呼吁打击的呼声很强烈。倾听农民朋友的打假呼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是有关管理部门、农资部门的职责所在。有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农资打假方略,追根溯源,加大对制售假劣农资活动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农资部门要丰富服务手段,讲究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把农民朋友需要的农资送到农村去。农民朋友则要增强防范意识,来路不正的农资再便宜也坚决不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