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王玉坤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2-07
第5版()
专栏:

王玉坤的发言
我是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庄村王玉坤、王小庞和王小其3户贫农合作社的主任。我名叫王玉坤,是个扛长活的出身,参加这个大会,听了周总理的报告,我心里高兴极了,报告精神对我有很大的鼓励,使我满身都成了劲。我完全拥护这个报告,回村后还要把会议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
今天我要谈一谈,我们是怎样成了3户贫农合作社的。起初在1954年秋天,村里建了社,我是从中分出的一个6户的合作社,3户中农3户贫农。人家3户中农牲口农具都全有,怕吃穷人的亏,坚决不想再干下去,经去好心善意的劝说,他们还是非退社不可,既然留不下,那咱们就好合好散吧。你们今天想不通而去,明天想通了欢迎你们再来,清了清账,让他们走了。一共3头牲口,带去了两头,给我们留下了1头老牛,生产的工具更是少这没那。可是困难吓不倒我们,我们想,咱过去也是啥也都没有,只要有个坚决的心,和两只劳动的手,任何艰难也不怕。那3户退出后,我们3户中的王小庞家中生活困难,进行了互济,从我家中拿出了30元卖棉花钱,解决了王小庞的生活困难。俺这3户就相互捆的紧紧的,就好好干吧。夏天到了,又收又种的农忙季节,给我们3户贫农社的面前摆出了一大堆困难,例如5月间麦子割倒在地没车拉;砍下的柳杆子枝(是一种工具原料杆的茅枝),没牲口运;菜地肥料没法送,这一串子事怎么办哩?我们就凭着肩膀背,担子挑,小车子推,把全部活也都做出来了。到了锄秋苗时,因雨水大,地草多,我们就一连几个上午不歇晌,适时锄出了40亩苗,保证没荒了地。光这生产方面的困难还不算,还遭到了人们的讽刺讥笑与打击。我们明明是个3户的小社,人家却喊我们“大社长,大社短”;你往地里去,前边走,后边就说:你瞧大社生产队又往地里去呀!县里贷款扶持我们买上了大车,就讥笑说:看看“大社”买上马车了,等等。在这样冷嘲热笑、困难重重的环境下,我们3户团结的像块钢一样,毫不动摇,坚定的相信着:毛主席领导的道路,过去都成功了,今天一定能成功,决不能碰到困难就散伙,那样,不但走不到社会主义,还要变成资本主义社会哩。历史作出总结。我们3条汉子1头牛,英勇的进行斗争,最后我们赛过了他们:从产量上看,我们3户小社每亩产量:谷子210斤,玉米220斤,棉花200多斤,达到了全村的最高水平。可是,退出去的3户,因为他们单干各管各而荒了地,如退社的王洛合每亩谷子约百十斤,棉花140斤,玉米加豆子才合120斤,大大低于全村的水平。生产搞好了,收入增加了,社外的人们要入社,退出的3户中农,自发的路走不通了,终久又回来同我们合作。正在这时,毛主席表扬了我们说:“3户贫农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国5亿农民的方向。……。”我们决心更大了,就开起门来大发展,热情的欢迎他们来共同合作闹生产,前后20来天,全村294户报名入了社。接着又讨论了毛主席关于生产措施17条,为挖掘生产潜力,在群众积极要求下,现在已经转成了全村农户加入的完全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我们今年每亩产量计划:玉米600斤,谷子520斤,麦子220斤,棉花390斤,花生520斤,山药6,000斤。为实现指标:第一、兴修水利,打机井、买水车,由现在水地414亩扩大到3,700亩;第二、多积肥,每亩施肥15,000斤;第三、推广新技术,学习新经验,一定要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根据生产的需要,计划办成一个全乡规模的大型合作社。
这就是我们3户贫农合作社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斗争过程。我们决不以有了成绩而自满,受了毛主席表扬而骄傲。我们清楚的知道成绩是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政府与同志们的帮助,群众的支持才得来的。同时,这还不是革命的成功,我们今后要在党和毛主席的指导下,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40条,团结全体社员,更加倍的努力,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