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科技春雨润壮乡——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在广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1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纵深报道

  科技春雨润壮乡
  ——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在广西
  本报记者 赵亚辉
  李品佳坐在讲台下,仔细记录着每一个字。作为玉林市农业局的副局长,他与现场400多名当地干部和技术人员一样,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到底是北京来的大专家,他们所作的报告,既有高度和深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李品佳在农业战线实干了20多年,最怕空对空的报告。“他们不一样,他们对玉林的情况很了解。”
  玉林是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今年3月广西之行的第二站。5天时间里,这支由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的科普队伍兵分两路,11名来自生物、土壤、自动化、海产养殖等领域的专家马不停蹄,深入南宁、玉林、北海、河池、柳州、桂林等6个地市,行程近3000公里,结合广西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作了12场科技报告,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知识和科学观念如同3月的春雨,滋润着广袤的八桂大地。
  听这样的专家讲课真解渴
  玉林东方食品公司是玉林农业的龙头企业,专门生产外销的罐头产品。然而这家带动了周围近6万农民共同富裕的公司最近却遇到了麻烦。一些西方国家增加农产品的检验种类,提高技术指标,原本十分畅销的罐头产品被农药残留超标挡在了门槛外。
  64岁的生态专家孙铁珩院士给东方公司开了一张方子,三味药的名字都是“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检验标准化。“要突破西方国家的绿色壁垒,根本的办法是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变分散收购的组织方式为标准化的产业式生产。”东方公司董事长蔡武宁听完孙铁珩院士的分析,顿觉眼前一亮,“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养虾大王徐自辉拉着海洋生物专家黄良民研究员的手,就像见到了亲人。普通的海水养殖,一亩投入1000多元,产量也就100多公斤,徐自辉从湛江海洋大学请来
  科技专家,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每亩3000元左右的投入换来了750公斤的高产量。可抗生素超标,同样困扰着一心想出口创汇的养虾大王。
  黄良民仔细分析抗生素超标的多种原因,并一一提出解决办法,徐自辉听得不住点头。更让他高兴的是,黄良民说,今年他所在的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将和广西水产畜牧局联合成立一个鱼虾病预防中心,到时候就会有科技人员到第一线为广大养殖户服务了。
  一路走来,专家们或介绍荔枝、龙眼的保鲜技术,或建议发展脱毒马铃薯和红花药材,或为水产养殖提供战略发展思路,听众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玉林市委书记高雄感慨地说:“听这样的专家讲课,比歌星演唱会更过瘾,更解渴。”
  最重要的是为西部人做实事
  听完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付德志和田世平研究员的报告,大家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是第一次来玉林。
  “下来一趟不容易,”宣讲团副团长、中科院农业办公室副主任王大生说,“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报告能展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最大限度地给地方干部和科技人员带来收获和启示。”
  为了作好报告,院士专家宣讲团的每个成员都是精心准备,不少人几易其稿。中科院生物局副局长朱祯研究员在作报告前就反复思量,他讲的题目是“生物技术与产业化”,要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把这些专业性较强的东西讲透,还要跟地方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不容易。直到凌晨1时30分,他才最终定稿。
  桂林市委副书记邓纯东听完报告说:“通过这场报告,我们不仅对生物技术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开展实际工作方面也深受启发。桂林要科教兴市,就要发展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特别是用生物科技改造传统制药业,实现产业升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何猛是桂林三金药业公司的项目调研员,听完报告后他也很兴奋,因为他从中得到了很多最新的项目信息,这些信息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专家们受欢迎,不只是在广西。过去两年中,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把“三下乡”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在西部七省区巡回演讲50多场,行程2万多公里,听众达3万多人,所到之处,无不令当地干部群众欢欣鼓舞。不少省区希望宣讲团年年到地方指导工作。中科院科普办公室副主任丁颖是这项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之一,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实践,她的体会很深:“搞科技西部行,最重要的是为西部人做实事,最大限度地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这个目的展开。”
  把科学思想带到西部地区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作为“三下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西部行,并不讲究外在的形式。
  以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三下乡”就是走向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传授农业技术的各种窍门。“院士握着农民的手,一村一停留,告诉你果树怎么剪枝,告诉你农药如何配制,那种场面确实很轰动,但这并不是‘三下乡’的全部。”
  广西科技厅成果科普处的调研员季苏华从事科普工作多年,她的看法颇有代表性:科技西部行活动最核心的意义,是把科学思想带到西部地区,让广大干部群众改变思维观念和工作思路,自觉重视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在丁颖看来,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一年只能走三次,每次一个省区,十几名专家,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更主要的还是发挥宣传、引导和表率作用。“科技队伍的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形的,从长远来看,院士和农民的手拉手并不是最有效率的办法。”正因如此,这次宣讲团的广西之行,更多的时候是面对地方政府领导和科技人员,向他们传播科学思想,提供战略指导,然后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科技人员走向基层、服务社会,真正发挥科学普及的倍增效应。
  不求热闹,务求实效,是科技西部行活动开展以来始终遵循的宗旨,也是它越来越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