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飞行员的摇篮——葫芦岛市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1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飞行员的摇篮
  ——葫芦岛市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纪事
  孟海鹰
  人们常说,飞行员是用纯金铸成的。这虽是比喻,却也说明了一个飞行员的价值和培养过程的艰辛。位于辽宁省兴城高中的辽宁葫芦岛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近5年内为国家输送了88名飞行人才,被称为“飞行员的摇篮”。
  翻看基地的工作记录,成绩是踏实的:基地在全国第一个将选飞行员的工作从初中毕业生做起,在高中3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1998年5月,解放军总政治部、空军司令部、教育部、公安部在此召开“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建设会议”,肯定了该基地的招飞工作新模式,并决定推广基地的经验,在全国创办50个招飞基地;2001年的全国招飞工作中,该基地录取数名列全国第一,有的基地学员已成长为优秀飞行员。
  应运而生的摇篮
  葫芦岛市招生办书记刘沛林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基地的总设计师。谈到他一手创办的招飞基地,这位年届花甲的慈和长者仿佛在说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我们国家招收飞行学员工作从1987年实行重大改革,由过去征兵‘招飞’向通过高考选拔人才转变,在高三学生中体检选苗。葫芦岛市从1990年开始为国家招选飞行员,但是临时撒网,工作起来兴师动众,录取比例却很低,每年最多只能录取四五名。事实告诉我们,招飞工作如果仅靠苗子的自然成长,不能适应现代化国防建设对招飞工作的质量要求。应该转变观念,探索一条新的特色办学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在一次招飞工作会议上,刘沛林听空军领导讲,有的飞行学员文化成绩挺好,身体素质也不错,可就是应变能力差,上不了天。这坚定了他的想法,一个合格的飞行员除了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应该从早期培养。虽然在全国还没有这方面的先例,但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经过论证,他写了《选飞单独招生之我见》、《在重点高中办航空特色班的思考》等文章,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后,市招生办将成立飞行预备班正式纳入工作日程。从选择试点到逐步在全市展开选飞工作,一套培养特殊人才的新机制很快形成。一个成功的“选飞”摇篮在探索中应运而生。
  分数不是唯一门槛
  “我中考分数是300多分,不够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我很珍惜现在的机会,学习很有进步。”学生王军说。在基地,除了一些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的学员外,像王军这样的学生也有不少。许多学生进来时分不高,但是经过在校3年的学习,达到本科或专科的录取分数线,考入了飞行学院,有的已成为合格的飞行员。
  虽然基地选拔学员方式中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但是选拔的门槛依然很高,仅体检一项,100个人中只有5个左右能合格。体检合格的学生,还要进行初步的心理品质测试,政治思想摸底调查,在全面衡量和考核后才能成为基地选拔出的学苗。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选拔出的学员在重点高中和其他同学上一样的文化课,但他们又多了一些别的学生没有的针对培养飞行员而设置的课程。比如心理品质课,基地聘请飞行学院的教授结合基地的具体情况为其编写教材,对学员进行系统训练。
  一手端着乒乓球拍,小心别让球从拍上滚落,脚下又要踢着足球往前跑,这是室外心理品质课在锻炼学生的协调力和灵敏度。老师布置这样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如果飞机失事,你流落荒岛,有15种东西让你选择,你却只能选取3种,怎么办?这是学生在上室内心理品质课。
  在飞行学院,由基地考入的学员在训练时成绩明显突出。飞行学院老师的评价是,从空飞基地出来的学员在反应、身体的协调灵敏性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均比未经过训练的学员要好。
  专家组在对基地《关于早期培养特殊人才——空军飞行员方法的研究》课题的鉴定中评价:早期培训基地把定向培养与选拔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成才与选拔的效率,对于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