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退”出林茂草丰来——内蒙古探索“人退沙退”保护草原林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1
第1版(要闻)
专栏:

  “退”出林茂草丰来
  ——内蒙古探索“人退沙退”保护草原林区见闻
  本报记者 郅振璞
  春暖花开时节,沙尘暴是不是又将如往年一样再次“光临”内地呢?近来,穿行在内蒙古大草原,所见所闻,感到内蒙古正从“人进沙退”的观念走出来,大胆探索“人退沙退”新路子。
  “退行曲”的前奏
  去年秋天,来到阿鲁科尔沁旗扎噶斯台镇巴彦乌拉嘎查(村)。镇党委书记孟和巴拉指着一片秋草如禾的原野说:“这里两年退出416户牧民后,60万亩流动、半流动沙地就慢慢恢复了生机,林草覆盖率由30%增长到80%,当年围封当年见效。”
  也曾来到阿巴嘎旗牧民赵铎的河边苗圃。
  赵铎是3年前大雪灾受害者,当年他200头牛损失100头,1000只羊死了600只,还欠下8万元草料钱。去年,他在政府帮扶下,自筹资金5万元,育苗150多亩,还建了带供热设施的厂房,购置了风光两用发电机及车辆等,一个草原生态型企业已具雏形。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到阿拉善盟和工业城市乌海调研时强调:“生态建设首先是加大人退,现在看来人进沙退不行,只能是人退,减少人的活动,包括牲畜的活动,再加大生态保护性措施,让大自然天然修复。”
  人类应学会退却
  据专家估算,我国目前沙漠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除去70万平方公里戈壁、62万平方公里古沙漠和沙地,大约有38万平方公里沙漠化、荒漠化土地,主要是从汉代以来特别是近百年人类活动造成的。近20年来新形成于北方的沙漠化、荒漠化土地,成了沙尘暴重要发源地之一。
  大兴安岭28万平方公里的偌大林区,76.56%在内蒙古,业已实施的“天保工程”,就是让人的活动从中退出来。前不久,内蒙古不少记者集体深入林区,目睹了林区因长期的垦荒和盲目的人流潜入采药、播种、射猎、打草等行为造成的生态危害。大家呼吁:我国能长森林的地方不多,再这样破坏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必须切实实施退耕还林,实行人退林进,这对国家、对人类都将功德无量。
  “退”的进行时
  内蒙古牧民有个恰切的比喻:从锡盟的西乌珠穆沁旗出发,经过中蒙边境的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就像一个人,在阿巴嘎脱掉外衣只穿秋衣秋裤,到左旗只穿短裤,到右旗就是光身子了。这个比喻形象地反映了今天自东北呼伦贝尔,中经锡林郭勒,最后到阿拉善的内蒙古大地的生态降级状况。
  一些专家认为,今天对古沙漠、古沙地和戈壁,主要是保护而不是种草种树;而在沙漠和绿洲的过渡带上,则要具体分析,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乔则乔。这一切的核心在于一个“退”字,关键又在人退。如今,大小都市的草地,都竖有“禁止入内”的标牌,依此理对于大自然,人类更应该知“进退”了。
  令人欣喜的是,在沙尘暴常常肆虐的内蒙古,阿拉善5万牧民正在陆续从沙漠边缘、从贺兰山林区退出来;锡林郭勒盟的数万牧民也开始从荒漠化草地退出来。
  偿还历史欠账,“退”字千斤重。在沙漠面前,不进而“退”,实在是一种新的觉悟。有了这种觉悟,不愁“退”不出林茂草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