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为京津涵水源 为群众拓财源 淅川县力保源头清水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1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为京津涵水源 为群众拓财源
淅川县力保源头清水来
  本报郑州3月20日电 记者蒋建科报道:连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河南省淅川县处处彩旗飘扬,车辆穿梭,人头攒动。为加快渠首生态建设,保持源头水质清纯,全县人民正全力以赴,大打一场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绿化攻坚战。自去年入冬至今,全县共绿化造林60余万亩。
  丹江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库区的大部分在淅川县境内。为修建这座亚洲最大的水库,淅川县50万亩良田被淹没,为此作出重大牺牲的淅川县因此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去年又被划定为国家重点扶持县。在国家作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决策后,淅川县又将面临15万亩良田被淹没的严峻形势,针对这项世人瞩目的伟大工程,淅川县连续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围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消极等待与积极应对等方面展开专题讨论。通过大讨论和算对比账,大家逐渐统一了认识。出于对京津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淅川县委、县政府本着“为京津涵水源,为群众拓财源”的指导思想,要求各级干部在生态建设上“使长劲,打基础,不图一时荣耀,不搞短期行为,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刻在荒山上”,带领全县人民展开了一场“绿色革命”的攻坚战。一是请中国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对全县未来生态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二是广开融资渠道,仅2002年就从世界银行等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680余万元,用于生态建设。与此同时,该县还采取“租赁、拍卖、反租倒包”等形式,鼓励干部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县直机关干部出钱出力,建起了千亩大枣示范基地,县移民办为引导库区农民发展生态农业,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租地70亩建起了果药间作的生态示范基地。原寺湾镇党委书记张亚明承包河滩地100亩发展胡桑,一举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在丹江沿岸建起了百里绿色经济长廊。
  在干部的示范带动下,以及“谁投资,谁受益”优惠政策的驱动下,全县共有1.4万名党员和5.5万余名群众承包了荒山荒地进行绿化。当地干部群众还创造性地开展了春冬两季新技术造林,全县出现了油桐村、柑橘村等178个林业专业村和5个无粮专业乡镇。
  淅川县在大搞绿化,涵养水源的同时,并没有牺牲经济发展速度,而是进一步拓宽了财源,让树木既长叶子又长票子,全县已建成8大林果蚕桑基地和6大畜牧养殖区,创出了10多个优质果牧品牌,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来自这些产业。绿化还把南水北调工程变成了生态旅游工程,仅去年两个“黄金周”就接待游客13万多人,收入1000余万元。旅游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3万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安置,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连年都以两位数增长,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