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贵德:“绿色银行”助农奔小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8
第4版(要闻)
专栏:

贵德:“绿色银行”助农奔小康
  本报西宁12月7日电 记者马应珊报道:翻过海拔3900多米的拉脊山,驱车行驶40多公里,黄河谷地的一大片绿洲映入记者眼帘。这就是我国黄河上游实现人均5亩林、人均树木资产2万元的第一个农业县——青海省贵德县。
  贵德地处黄河谷地,四面环山,形成适宜种树的小气候,目前这里已走上了“人养树,树养地,地养人”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贵德县农民植树造林面积39.93万亩,人均5.88亩。按成材林的棵树计算,全县共有成材林木达2737.9万棵,农民人均植树达403棵,每棵树按50元计算,全县“绿色银行”总资产达13.69亿元。如今,全县农民人均现有成材林木价值达2.016万元,等于每个农业人口有2万多元的存款,而且树在长,“存款”还在增加。
  过去,每年有633万吨泥沙从贵德县的河沟流入黄河,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8%。为了改变生态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贵德县历届领导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展开了改造黄河、治河造林的活动,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在全县黄河两岸建成了3条总长234
  公里的经济林带和防护林,建成灌木林27.49万亩。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有效控制了贵德黄河两岸的水土流失,使当地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如今贵德县除高寒山区耕地外,在河东、河西、河阴三个乡镇的6.7万亩川水地区全部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使粮食和经济作物提高了抗寒抗风沙能力。小麦每亩产量比过去增产了25公斤,仅这一项全县增产小麦167.5万公斤。今年,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新封山育林3.45万亩,完成人工造林4.33万亩,退耕还林草3.2万亩,生态效益明显增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