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难忘西藏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1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难忘西藏行
  舒暲
  为纪念《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先生,1994年在他的家乡——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一些美国友好人士建立了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基金会除定期邀请中国学者赴美讲学或举办研讨会外,还经常组团访问中国。2002年秋,斯诺基金访华团又踏上了访问西藏的旅程。
  基金会副主席念希女士是领队,她数度访华,但到西藏还是第一次。她说,外界对西藏知之甚少,美国人对它更是众说纷纭,只有亲眼目睹,亲身体验,才有资格评说西藏现状。
  在拉萨,访华团的成员们看到许多西藏人的穿着同内地人一样时尚。环保学家珍妮特·坎特伯雷,在拉萨街头见到一对母女,母亲穿着传统藏服,她身边的女儿则着装时尚,手中拿着手机正与朋友交谈。她感慨地说:“拉萨在变,这里的人民在变。可以看出,西藏人生活在幸福和愉快之中。”
  第三次来中国的堪萨斯城退休老人杰里·伯科威茨生动地描绘他所见到的藏民:男人五官端正,英勇?G悍,腰间挎着藏刀;女人们眉清目秀,脸庞被高原的紫外线晒得黑里透红,多彩的珊瑚和宝石项链以及银制手镯、耳环的装扮,更使她们显得妩媚和风姿绰约。与当地人交谈,老人发现,藏民们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他们对未来都充满憧憬和希望。
  为了解西藏教育情况,在从拉萨到日喀则的路上,美国朋友参观了“年木乡中心小学”。一帮老外蓦然走进学校,师生们都兴奋地跑出来欢迎。对这些乡村孩子们来说,能见到这么多外国人是很难得的。他们拉着外宾的手,带他们去看教室、食堂和宿舍。教室内清洁整齐,黑板上端写着“敬、进、净、静”4个大字,这是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行为准则。校长次旺仁增介绍说,这所小学是国家为扶贫而创办的,有12位老师,170多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住校。学校免收学杂费。开设藏语、汉语、数学和英语4门课程。美国友人问,为什么要开英语课?老师回答:为了未来发展的需要。的确,美国朋友们看到,在拉萨会讲英语的人很多。由于西藏与印度、尼泊尔交界,对外交往时需懂英语,所以这里的中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
  从小就对东方产生了浓厚兴趣的退休教师洛雷纳·贝斯特女士,在这次难忘的旅行中,发现西藏的环境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恶劣。她看到山上种了许多小树,新房子里有了卫生间,藏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目睹这里发生的一切,她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堪萨斯城的律师劳伦斯·伯科威茨夫妇说,在美国听说西藏到处是解放军,并由汉人统治,藏民们缺吃少穿,生活备受煎熬。但是这次在西藏看到的情形正好相反。他们看到西藏人正在自己管理着西藏,从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到基层政府官员,大都由藏族人担任,虽然也有一些汉族干部,但他们是来帮助西藏进行建设的。
  曾多次到中国访问的埃德蒙·克兰大夫在回国前激动地说:“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进步和潜力。今天的西藏早已摆脱了农奴制统治时期落后和愚昧的状况,站立起来的藏族人民正在建设新西藏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中国也正以不可阻挡的气势迈向强国行列。任何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是不能得逞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