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美一开战就想炸死萨达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2
第5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美一开战就想炸死萨达姆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美国的“倒萨之战”已经开打两天。美国媒体对开战时间和第一轮空袭后出现的“暂停”的讨论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人们不禁问,为什么美军没有像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那样,选在“月黑风高”的午夜开战,而是选在凌晨5时36分发动空袭?为什么美军对巴格达进行的第一轮空袭仅持续约100分钟?为什么美军攻击行动的规模不大,并未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会在72小时内向伊拉克发射或投掷3000枚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
原来,这其中有奥秘。《华盛顿邮报》20日在头版发表文章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长特内特19日下午匆忙赶到白宫,向布什提交了一份颇具分量的“最新情报”,促成了提前对伊拉克发动攻击。
中情局的这份情报显示,萨达姆及其两个儿子和一些高层人物的行踪一直被美方监视。中情局得知,他们当时在巴格达南部一个秘密地下场所开会,并且确信这些人在几个小时内都不会移动。特内特对布什等人称,“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当时,布什和他的战争内阁成员正好都在白宫,于是在下午6时30分,由布什拍板决定了这次被称为“斩首行动”的袭击。
确实,美国的第一轮行动完全是锁定萨达姆为攻击目标,美国海军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在发射前下载了由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最新方位数据情报,分3次攻击。一是直接攻击萨达姆的藏身之地;二是朝他的总统府发射了两枚导弹;另外两枚导弹袭击了据称是萨达姆的车队。同一时刻,驻扎在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F—117A隐形战斗机也立即出动。F—117A隐形战斗机所携带的导弹有卫星制导弹头,重达2000磅。第一轮袭击后,巴格达曾一度传说萨达姆已经死亡。美国五角大楼和中情局也曾传出萨达姆被炸死的消息。
没想到空袭后不久,萨达姆竟然出来发表电视讲话。萨达姆身着戎装,戴着眼镜。为了证明不是事先拍摄的录像,萨达姆特意讲出了美军发动袭击的时间。萨达姆的出现,令美国国防部和中情局大为吃惊。白宫、国务院、国防部和中情局都不愿就萨达姆的生死和真假发表评论,均称“我们不知道”。而中情局则急忙请专家分析讲话录像,以判别讲话的萨达姆到底是真是假。
实际上,美军在宣战前要击杀萨达姆,已违背了美国自己的“交战规则”:在正式开战之前,不得先行干掉对方的领导人物。2001年10月7日晚,美国首次对阿富汗实施打击前,中情局发现了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准备逃离喀布尔市的车队,并立即把这一紧急情报通报给五角大楼。当时值班的美军官认为,应该遵守“交战规则”,所以没有采取立即打击行动,结果让奥马尔逃之夭夭。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事后得知贻误战机的事件后,非常恼怒。也许这一次是接受了教训,所以才决定提前行动。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险些得手,萨达姆成功地从被袭击地逃生,而且是刚刚在导弹飞来之前的数分钟。《华盛顿邮报》21日报道说,美国情报官员相信,在美军当天空袭时,萨达姆父子确实在巴格达城南的地下碉堡。但美国的情报分析家都不敢确定他们是否已被炸死、或受伤、或逃过一劫,因而无法向白宫提供确切情报。情报部门利用“加强数位技术”以及“三角测量”技术分析电视上的萨达姆,初步认定是萨达姆本人。但国防部一位追踪研究和比较萨达姆与其替身多年的女士则持相反意见,她找出多处不同点,并称出现在电视上的人绝不是萨达姆本人。
现在看来,美国朝野和媒体仍会争论萨达姆的真假和死活。但美国提前开战的原因基本可以肯定,那就是为了及早“定点”除掉萨达姆。
(本报华盛顿3月2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