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孙云铸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2-07
第8版()
专栏:

孙云铸的发言
主席、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这次我被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又一次得到学习的机会,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感动。我完全拥护周总理和各位首长的报告。
我是一个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在过去35年工作日子里,不是受反动政府的摧残,就是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总以为我们这一辈算完了,中国地层、古生物科学研究大概总是落在帝国主义国家后面了,无希望了。但是解放6年来在党、政府和毛主席领导之下,各种事业均突飞猛进,提前和超额完成计划。在3个五年计划中我深信各主要科学部门均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难道中国地层、古生物科学还不能达到国际科学水平吗?
毫无疑问,我们有毛主席英明领导,给我们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极大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又有大批苏联专家热情的帮助和指导,又有人民大众热情的支持,只要我们靠拢党,努力改造自己,向工人阶级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的方法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定出研究中心问题,把自己一切力量贡献于国家和人民,那么,中国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大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提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我只想谈一个问题,就是贡献力量问题。现在分两方面来谈:
第一、力量正确地估计是一项首要的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老老实实估计一下,不能估计过高,又不应估计过低。估计过高就难完成任务;估计过低,就会造成人力的浪费,小者闹个人思想问题,大者闹不团结,二者均可造成一些损失。如果我们一些人在过去只作一些研究工作,贡献很小,但对于其他教育、文化、组织,领导工作较有经验,就应考虑和选择其特长而以研究工作为辅助;如果我们以前研究工作确实有些成绩,但对于其他行政领导和组织工作还不能起一定作用或者他人可以作得更好,就应该终身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高级知识分子的力量,也才能迅速地赶上国际科学水平。这不等于说,各位高级知识分子只应作一项工作。恰恰相反,在干部缺乏之情况下,除做一项主要工作外,还要鼓励他们兼做和他们的专业有关的其他工作。
目前我国高级知识分子中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人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倚老卖老,看不见新生力量,过分强调地位,把它当作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是极端错误的;另一种人否定了自己的一切,又缺乏主人翁态度,感觉各项工作全不如人,放弃自己所应做的和可胜任的责任。目前各院校有的系主任把一切领导责任交给青年秘书,自己仅处于随从地位,这也是不对的。
第二、新生力量培养的问题。我认为新生力量可包括老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和中年骨干的力量。青年科学家需要大力培养,老科学家也要培养,而承前启后的中年骨干的力量更应该加紧培养。
首先,现在中国科学院、各业务部门、各高等学校、各厂矿、各中等技术学校青年科学家在总人数中占很大比例,是目前我国科学界的主力军,新中国科学研究命运将完全地要倚靠他们。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负责地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题目,指出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并且还要用带徒弟方式完成培养任务,限期培养出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干部。有些基础薄弱部门或是空白部门就需要派些优秀骨干到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去学习和研究。因此,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在新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做过了毕业论文设计,有了初步研究能力。这是中国科学研究新生力量,决不应该在毕业后放在与他们的培养前途无关的工作单位。
其次,我国老科学家为数不多,就以地层、古生物工作者而论,总数不过50人,其中有一大半不是以古生物为主要科目或是目前还担任一些行政领导工作。目前能从事研究地层古生物者一共不过20人(相当于苏联候补博士以上),我们应争取他们归队,发展其所长。种籽虽不多,我相信在毛主席阳光照耀下,定能开花结果,并且还能在三个五年计划中扩大我们的果园。
最近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团长基尔比契尼科夫到中国视察后,认为中国地层古生物学有一定基础,但人数不多。西南重要地区目前仅有一位专科毕业生担任地层、古生物工作,北京大学到现在尚未成立古生物地史教研室,地质系也未独立成系,他们觉得很奇怪。苏联仅在无脊椎地层、古生物方面就有1,500人。我国这方面干部这样缺乏,老科学家培养干部的责任更加重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和名教授之所以有辉煌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指导青年科学研究工作方面摸索和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也认为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力量比较强,应开始展开科研工作。我认为是很正确的。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综合性大学地质系,并在北大、南大地质系设立古生物专门化,因为综合大学的地质系是地质学科的火车头,应大力发展北大地质系,并且还要有关各方面加以重视。
六年来中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在地质勘探和干部培养方面已贡献出一定力量,并且已获得一些成果,但在科学研究方面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其他学科。中国地质学报和古生物学报内容的贫乏,很少有老科学家写论文,这就证明这方面工作的落后。我想只要执行各首长提出的一些伟大措施,这种落后状态是一定可以并且完全可以克服的。
最后我还要为中年一代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呼吁一下。他们都是副教授和讲师阶层,约40岁上下的工作者,很大部分是积极的,但他们的学习机会还不及老一辈和青年一代。老一辈曾经过很长时间的留学,也作过一些研究工作,有了相当研究基础;青年一代是在新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并且有些经过专家指导,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四五年后就可从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但中年一代,机会较差,工作也较忙,他们能做科学研究,但是没有时间。因为他们是老一代的继承人,新中国科学研究的骨干,就应特别给以出国深造机会和较多时间。
为了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赶上国际科学水平,必须团结一切力量,一方面要正确估计自己力量,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新生力量。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应努力改造自己,顽强地作好岗位工作,把科学研究和培养青年的工作结合起来。
最后,我保证在祖国伟大辉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