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东北茶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2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东北茶女
刘兆林
茶这东西好厉害,不管南北的人,只要被她缠住,谁都会发生变化,往雅处变,往静处变,往内秀处变……想想武化的努尔哈赤的子孙们,一喝上茶,也变得文质彬彬起来,文化了多少啊!从小在沈阳长大的王琼就是想用茶文化为粗犷的家乡增添几分内秀,才于1996年亲手办起不仅在沈阳一枝独秀,在全东北也是第一家的茶艺馆,她从茶艺员做起,多年之后还一往情深地经营着,日日茶蝶般在茶林中舞,夜夜茶鱼般在茶湖中游,影响一天比一天大,现在沈阳已有了六七十家茶艺馆了。
  北方至今不长茶树,故少有茶馆与茶女。王琼大学学的是中医,对中草药有较深的理解和偏爱。王琼没有去从医,而在自己的故乡沈阳,创办了和静园茶楼。我想,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人的工作选择是大大的自由了。如果心性中没有那份执着的柔韧,没有那份恰到好处的淡泊宁静,没有那份既出世又不甘消极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就绝不会与茶结缘。
  王琼取中国古代茶道精神的积极因素,选“和静园”三字为茶艺馆名,意在为人们营造一个求和求静的精神家园。这家园不是逃避的场所,而是竞争时代受累遭挫的人们一处和静的港湾,在这里歇息一下,精神状态就大不一样了。于是,她就得为了这和静之园奔波于南国的茶山雾水,宿时雾中听草,行时天上观云,以致最爱写作文的女儿也只能一次次在电话里把得意之笔念给她听,她也只能在电话里把从茶的清苦中品出的无限甘甜传达给女儿。
  许多人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就无形中把草木定为了无情物。可是,被称作香草和嘉木的茶,简直被王琼听出了万千风情,茶成了她眼中最为有情之物。于是有了她编辑的《和静园茶人语录》,有了她主办的《和静园茶人报》,有了她主办的电台《和静园茶人时间》,有了她筹办的沈阳首届茶艺大赛,有了她主讲的大学茶艺课……同时辽宁文坛也有了她创作的茶散文集《白云流霞》。可以说,她为粗犷的沈阳增添了一缕婉约,一丝温柔,而这些属于江南的文化气韵,正丝丝缕缕地在她和同道们的不懈劳作中渐渐弥漫开来,润泽着粗犷沈阳。王琼成了沈阳的一棵茶树,她的和静园成了东北的一亩茶林。台湾散文家林清玄,曾带着自己的赠书到过和静园,品茶赏艺,题诗谈文……古时茶人多为重出世而轻入世精神的清谈家,但王琼好茶却不尚清谈,品茶味尚茶道经营茶艺的同时,又把体悟写成了篇篇美文,这都颇费心血。她的文章都是躲在旅馆的清灯下、旅途的嘈杂中写就的,和静园的男女员工们读过她写的每一篇散文,她也读过员工们写的每篇诗章,凡遇好一点的,她都推荐给《和静园茶人报》刊登。她是《和静园茶人报》的主笔,一篇篇稿结集而成了一本优美的茶散文书,取名曰《白云流霞》。读罢确如品饮芳茗,篇篇清凉美妙。通过茶之湖的洗浴而清洁着自己的精神,茶圣陆羽在天之灵也欣慰吧,沈阳出了个女茶人王琼,她的茶散文集可以作证,她已离茶越来越近,有望成为一株茶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